这本有趣的笔记里,藏着不少千年历史的小八卦

2017-09-21信息快讯网

 

这本有趣的笔记里,藏着不少千年历史的小八卦-信息快讯网

爱看八卦是人类的天性,古人也不例外,而笔记小说这种体裁就是为迎合古人喜爱八卦的天性而诞生的。笔记小说于魏晋时期出现,主要为“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两种主要类型,内容广泛驳杂,涉及天文地理、朝章典制、草木虫鱼、风俗民情、学术考证、鬼怪神仙、艳情传奇、笑话奇谈、逸事琐闻等。

《笔记的笔记》是一本关于记录品评古代笔记小说的书——前一个“笔记”指的是古代笔记小说,后一个“笔记”是指作者的随笔记录。这本书就是作者陆春祥在读《西京杂记》、《搜神记》、《酉阳杂俎》、《归田琐记》等从汉魏至明清的古代笔记小说时的随笔记录和剖析品评,那些笔记小说里记载的历史上的小八卦,在陆春祥这一则则短小精悍中的品读笔记中都得到了有趣的解读。让我们随着陆春祥的笔记,走进那千年的历史吧。

李煜为何一定要寒冬坐船

开宝八年,十一月,江南已经平定。按照朝廷要求,投降宋朝的南唐主李煜,要从汴水坐船到开封。

可是,当时正是三九严寒,河水浅,且大部分地方都结冰了。皇帝还是下命令,水少或者结冰的地方,要筑坡塘蓄水,待船通过。

官吏们常常在河边监督,监督那些民工敲冰凿河,稍有懈怠,就要惩罚,甚至获罪。李后主坐船,州县官员有数十人被责罚。

笔记:我不知道,赵皇帝为什么一定要李后主坐船,肯定是有什么原因的,怕李书生,坐马车颠簸劳累?或者怕李的旧部趁机打劫?

不过,从赵皇帝的态度看,他还是非常仁厚的,几乎对所有人。

他深知,他得来的这身龙袍,有点突然,突然来了,也很容易突然失去,既然来了,那就要好好穿着,因此,他对后周的各级官员,除了极个别强烈反对他的,几乎原封不动任用,那些旧朝官员也很乐观啊,这个年代,皇帝是经常换的,只要我们有利益保障,谁做皇帝我们都拥护。

对待被他打下的另外一些王朝,他也相当优待。后蜀皇帝孟昶,他人还没投降,赵皇帝就替他建了不少高级公寓,以便妥善安排。

对待这个李煜,也自然如此。他不想坐马车?那就坐船!李后主肯定知道,天寒地冻的,船怎么能行呢?这是为难赵匡胤呢,看他怎么办,要不就拖到来年的春天再说,谁知道来年春天,天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赵皇帝想来是知道李的那点小九九的,费点精力而已,无论如何,一定要确保李后主的顺利到达。

这样想来,那些被责罚的州县官员,也只是表面上做给李后主看看罢了,过几天就没事了,该提拔照样提拔。

(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上)

考零分反得终身俸禄

元丰年间,宋朝举行一场特奏名考试。什么叫特奏名?就是那些考取举人后,省试、殿试,多次考不上的老举人,年纪都已经很大了,朝廷将这些人集中起来,皇恩浩荡,再来参加一次由皇帝主持的考试,分出等级。

有个七十多岁的老生,在试卷上这样写:臣已经很老了,实在写不出文章了,只有一个心愿,祝我亲爱的敬爱的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看到这样的试卷,很感慨,这也算是个老实人啊,我不能让老实人吃亏的。特给初品官,食俸禄终身!

笔记:这是无奈之下的急中生智,就比如现今那些作文考试中,剑走偏锋一般,如果把握好尺寸,往往能满分。

这老先生,很容易让人想起那白卷考生,几个拍马屁的字,就能得到这么多的好处?

是的,拍马永远存在,就看怎么拍。老先生拍到点子上,最主要原因,现场唯一,如果大家都这样写,那肯定完蛋。说实话,即便那些会考试的,把数张卷子都写满了,也不太会有好文章,要有才,老早就考上了,所以,在满场格式化的阅卷过程中,突然跳出这样一匹“马"来,这驽马,将马拍得,让人兴奋,继而感叹,终于开恩。

皇帝还是精明,这七十多岁的人了,已经高寿,赐他个食俸禄终身,哈哈,还有几年呢?但是,这一特赐,则皇恩浩荡,天下感动。

所以,老先生作文零分,只是试卷表面上的,事实上他是满分考生!

对考生,对皇帝,都是双赢。

(宋 《萍洲可谈》卷一《七十老生特奏名试卷》)

“全民偷盗日”

金国,对处理偷盗,极其严格。每每抓到偷盗者,除判罪外,还要七倍的赔偿。

但他们也有一个奇怪的规定,每年的正月十六,这一天,是明确规定可以偷盗的,老婆孩子,金银财宝,什么都可以偷,不处罚。这一天,人人都严加防范,碰到小偷,即便抓着了,都笑着放掉,那些小偷,即便一点点东西都偷不到,离开时,也要顺手抓上一把锄头啊簸箕什么的带走。

笔记:作家洪皓,是著名作家洪迈的父亲。

他在宋徽宗时,以礼部尚书的身份出使金国,不想被金国扣留,逼他到伪齐去做官,他不肯,于是被流放到冷山(今吉林农安县北),而且,他力拒金国官职,十五后才回到宋朝。

洪皓在金朝期间,写了一本随笔,《松漠纪闻》,想来,金国的一些风俗,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金后来能灭宋,自有它的道理。

少数民族的野性,从这个偷盗日当中可以显现,虽然是个游戏,但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也暗示着,只要你有足够的计谋,英勇的力量,即便是在人人设防的环境中,仍然有可能实现你的目的。

偷盗只是一种方法,重要的是习性的培养,全民的动员,所以,看似荒诞的全民偷盗日,也不无它存在的道理。

(宋 洪皓《松漠纪闻》)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