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皇冠上的明珠”将一直办下去

2017-10-30信息快讯网

■本报记者 陈海翔

时至今日,刘昌赫依然记得三十年前自己第一次听说应氏杯时的震惊。

“首先,我从来没有听说一项围棋比赛的总奖金居然会高达40万美元。其次,应氏杯黑棋贴八点、延时罚点等规则颠覆了那个年代所有围棋人的认知。”三十年前的小伙子如今已成长为韩国棋院事务总长,刘昌赫说,“事实证明,应氏杯的很多规则如今看来都是有前瞻性的,而巨额奖金也让这项赛事拥有空前的关注度。在韩国,所有棋手都以夺得应氏杯为最高荣誉。不夸张地说,应氏杯的出现让韩国围棋进入了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

被围棋界称为“皇冠上的明珠”的应氏杯,如今仍凭借40万美元的总奖金高居各类围棋国际赛的顶尖地位。为了形容应氏杯诞生对于世界围棋的作用,人们甚至将1988年称为“世界围棋元年”,在此后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无数大棋士从中涌现。

而说到应氏杯,就不得不提到应昌期。虽然作为赛事创办者的应老先生早已仙逝,但他给中国围棋乃至世界围棋所留下的“厚势”依然还在。在上周举行的应昌期百年诞辰纪念会上,上海市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应明皓亲口承诺,四年一届的应氏杯将会一直办下去,“先父临终前交代了我三件事情,第一件就是应氏杯一定要一直办下去。他有一个夙愿,那就是希望有一天,应氏杯职业围棋锦标赛诞生一位黄头发蓝眼睛的冠军。”由此可见,应昌期老先生将围棋推广到全世界的志向。

作为中国围棋的代表人物,聂卫平坦言,应昌期给中国围棋留下的远不止应氏杯这一“有形资产”,昌期杯、世界青少年比赛以及围棋学校给这项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更为肥沃的土壤。“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应老先生就一直都在支持中国围棋,今天的小应老先生也继续在支持。”聂卫平回忆说,第二届应氏杯上,中国棋手因为某些原因而集体退赛,但应昌期依然不离不弃,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围棋,“应昌期先生的大度令人敬佩,正是他的大气度成就了中国围棋的大格局。中国围棋能登上最高峰,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五届应氏杯冠军常昊告诉记者,自己的成长同样得益于应老先生的栽培。“1988年的时候,我拿了由应氏基金会主办的第五届世界青少年比赛冠军,那年我只有12岁。在人民大会堂参加首届应氏杯的开幕盛典时,我就暗下决心要拿应氏杯冠军。”常昊说,虽然自己与应老先生未曾谋面,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明白应老先生对围棋、对故土的挚爱与付出,“用围棋语言来形容,他给中国围棋留下了一道‘厚势’。”

应氏杯对围棋运动在全世界的推广起到了多大作用? 日本棋院副理事长山城宏如此说道:“这些年我经常去欧洲和美国的围棋大会普及围棋,让我惊讶的是,在那里我经常能看到应氏的棋具和资料,西方国家对应氏的感谢和态度,我是亲眼所见,亲身体会。2020年奥运会将在东京举行,届时我非常希望能够邀请第九届应氏杯去东京举办,这必然将再一次促进日本围棋的发展。”

去年,当唐韦星捧起应氏杯时,他形容自己达到了人生巅峰,“这绝不是一句场面话,而是作为一名职业棋手对应氏杯的情怀,是对这项承载了中国围棋几代人记忆的比赛的感情。今天听到应氏杯将会一直办下去,相信很多人心里都会松一口气,毕竟这项比赛对于围棋来说实在太伟大了。”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