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首次诞生了港台歌手上春晚的高峰,梁雁翎、邝美云、王杰、郭富城、马萃如、罗文、苏芮、巫启贤等,让内地观众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感受到港台流行音乐的“冲击”。上世纪90年代也是内地流行音乐疯狂造星的十年。春晚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批内地流行歌星的终极舞台,大众文化的热浪汹涌澎湃。
▲1992年小虎队第一次现身春晚,是以选送录像的形式播出的,并没有到春晚直播现场。
跨进新千年,听众的口味变得越来越挑剔。面对网络歌曲与人们精神文化多元化的选择,央视春晚陷入“年年难办年年办”的尴尬境地。不过,我们必须承认,在过去十多年来,春晚也在努力的与时俱进。
据统计,这 10 年相对走红或流行的春晚歌曲如下:
2000 年,闫维文《举杯吧朋友》,联唱《爱我中华》,郁钧剑、张也《家和万事兴》;2001 年, 合唱《二十年后再相会》,宋祖英《越来越好》,羽泉《彩虹》;2002 年,谭晶《在那东山顶上》, 刘斌、汤灿和吕薇《心想事成》,郁钧剑、张也《知足常乐》;2003 年,田震《风雨彩虹 铿锵玫 瑰》,陈明、眉佳、吕萌、邢冬婷《好人好梦》,林忆莲《至少还有你》;2004 年,祖海版的《好 运来》,彭丽媛《江山》,韩磊、罗勋、高音《实心汉子》;2005 年,韩红《天路》,水木年华《一 生有你》,杨臣刚《老鼠爱大米》;2006 年,布仁巴雅尔、乌日娜、英格玛《吉祥三宝》,庞龙《你 是我的玫瑰花》,吴雁泽、戴玉强、阿宝《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2007 年,张韶涵《隐形的翅 膀》,陶哲、蔡依林《今天你要嫁给我》;2008 年,凤凰传奇《月亮之上》,周杰伦《青花瓷》,费玉清《千里之外》;2009 年,英伦组合《辣妹子》,周杰伦《本草纲目》;2010 年,王菲《传奇》, 齐峰、东方神骏《我与草原有个约会》,谭晶、陈奕迅《龙文》。
▲刚有人说这两首歌像,结果马上就上春晚了,不得不说效率真高。
周杰伦因为春晚的加持而加固了自己华语乐坛一哥的地位。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周杰伦这个案例的特别之处在于,他的作品有着很强的传统文化烙印,这正是春晚和它的观众们喜闻乐见的,也是周杰伦比之一般流行歌手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周杰伦的“中国风”来得正是时候。
虽然如前所述,春晚也在努力与时俱进,但扭转不了广为流传的好歌的下降趋势。在《相约一九九八》之后,几乎没有再捧出新的流行金曲。直到2015年《当你老了》被莫文蔚唱红。
可以说,伴随互联网技术发展,文化从大众化向个性化的转变带来了上述现象。网络流传歌曲瞬间捕捉了年轻人口味。面对挑战,央视春晚歌曲的选择、存活、保鲜与传唱问题还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央视选择放下身段,面向社会,面向草根,寻找真诚,也许是正确的决定。2011年,出于草根的西单女孩的《想家》和旭日阳刚版的《春天里》,引起所有漂泊在外人的深切感动和观众的共鸣。这的确是央视“开门办 春晚”后最接地气的一年,也是打破常规,实现文化自觉的一年,歌曲类节目不多,却给人留下了较深印象。
近几年的春晚仍然在与时俱进,TFBOYS、鹿晗、陈伟霆和张艺兴等顶级偶像的出现,让人看到春晚对于年轻人的“敏锐”,尽管这种敏锐并不太能满足已经被互联网惯坏了的用户们。另外,一条以家为脉络的情感路线愈发浓烈。从2012年陈坤的《爸妈我回家》,到2016年春晚杨洋、佟铁鑫的《父子》,朴实直白的歌词描写与精准的情感把握,让家的谱写温情感人,把人们从快速发展的社会、迅速膨胀的物质生活里带回被忽略的家——大家,小家,心灵的家。
时至今日,央视春晚已经不再是唯一的造星平台或流行的指南针,但春晚的每一个节目都的挑选 ,都具有非单向呈现的喻意。简单来说,春晚在变,是因为时代在变,社会文化在变,而你在变。生活中的快乐有期限,而春晚不过是你生活的另一种呈现。我们在评头论足的时候,祝愿它更美好,也祝愿自己更能感受美好。
编辑制作:李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