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玉东输”使敦煌开发早于汉代

2017-10-31信息快讯网

 

“西玉东输”使敦煌开发早于汉代-信息快讯网

发布会上展示的甘肃临洮马衔山玉。本报见习记者李晨琰摄

本报讯 (见习记者李晨琰)“丝绸之路”一直被视为古代中国与中亚、西方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代名词。但是在青铜时代到来之前,玉石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昨天,“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丛书暨十三次考察成果发布”新闻发布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发布会上,玉帛之路考察团展示了第十三次考察的新成果———三危山古代玉矿的发现将华夏民族对敦煌开发的历史大大提前。

始于2005年的玉帛之路考察团是由上海交通大学与西北师范大学《丝绸之路》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中国甘肃网等单位合作组成的队伍,旨在用拉网式普查的方式对西部与中原的交通路线和史前期玉文化传播迹象做全面调研和标本采样。

从2013年至2017年,玉帛之路考察团共完成十三次田野调研,覆盖西部七个省份的150多个县市,考察重点为张骞通西域以前的中原与西域交通路网情况,以及最初构成交通运输物资的首要物品———玉石。十三次玉帛之路考察成果表明,敦煌之所以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汇的枢纽首先是因其是西部玉矿资源向中原输送的枢纽地区,这要远远早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

今年8月,考察团在三危山的一个山口———旱峡,发现三危山古代玉矿。这是第十三次玉帛之路考察的新收获,亦是自1900年发现敦煌藏经洞以来,由中国本土学者在敦煌独立完成的又一次发现,这将华夏民族对敦煌开发的历史大大提前。

据介绍,考察团通过今年的三次考察证明:早在5500年前,就有了玉石之路的雏形,即“玉石之路渭河道”,当时蛇纹石玉料从渭河上游甘肃武山县通过水路东输中原。距今5500年至距今4000年,中原与西部的玉石资源一直以这种深色蛇纹石为主,称之为“玄玉时代”。至距今4000年时则以甘肃临洮马衔山玉矿为主东输中原,距今3000年则以肃北马鬃山玉矿东输中原。考察团称,甘肃地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重要的玉矿资源区。然而时人对高古玉料的认识往往存在误区,常认为“玉出昆岗”,即玉大多数是新疆昆仑山的和田玉,而忽视甘肃透闪石玉的重要地位,实际上还有“玉出二马岗”。

此外,发布会上还展示了目前已出版的玉帛之路考察丛书两套共计13部书。

此次发布会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主办,上海交通大学精裕人文基金协办。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