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微电厂” 织“微电网” 浙江长兴将新能源生活方式进行到底

2017-11-23信息快讯网

■本报驻浙记者 蒋 萍 通讯员 刘海波 张啸松

一纸关乎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白皮书——《中国分布式能源前景展望》,近日在浙江长兴举行华东地区首发会。中国能源系统转型,不仅意味着将减少对煤炭的依赖,也意味着将以一种更高效和智能化的方式来满足能源需求。

与此同时,“能源可持续发展国际交流实践基地”在长兴画溪新能源小镇揭牌。这意味着,今后国际能源领域的尖端技术、项目、人才,将会频频在此“露脸”。

“电不再只从电网来”

走在长兴街头,随处可见纯电动公交车驶入枢纽站充电,上万辆“长兴造”电动汽车在马路上驰骋,两边路灯顶端的太阳能板随太阳运行角度旋转,就连垃圾桶也装上了能量板为桶身的公益广告供电……

近年来,长兴县依托在新能源产业的核心优势和潜在竞争力,积极打造“中国绿色智慧能源生态谷”,探索推进储能、能源互联网、“微电网”等分布式能源技术创新,先后引进了多家分布式能源项目。日前,首批“互联网+”智慧能源 (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评选结果公布,湖州长兴新能源小镇“源网荷储售”一体化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成功入选,成为全国首批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之一。

早在两年前,位于画溪街道的太湖能谷科技有限公司就把目光聚焦在分布式能源和能源互联网的探索和实践上。总经理吴建斌介绍,依托长兴厚实的电池产业基础,公司通过整合云计算、大数据,实现了对铅酸电池使用的全程跟踪和监控,并成功研发了移动储能电站。

“简单地说,这就是一个‘虚拟电厂’,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将火电、风电、光伏等各类能源横向整合,通过一个智能管控平台把电传输到千家万户,并随时监测终端用电情况,再通过计算为每个家庭或者企业制定优质、经济的光伏结合储能峰谷用电方案。”吴建斌表示,有了这个“虚拟电厂”,就可实现“电不再只从电网来”,这种完全区别于传统电网传输的用电方式,正是时下中国能源“新风口”分布式能源的一种创新形式。

新能源也要新供给

太湖能谷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厅屏幕上有一些闪亮的点。吴建斌介绍:“这些都是新建的储能电站,利用能源互联网和云计算,对电池基础单元进行监控和后台维护,这样一来电瓶车使用过的二手蓄电池就可以用来储能。”这位从美国硅谷回国的博士,一年前来到新能源小镇,其团队致力于将能源互联网、储能技术与长兴本土产业互联互通,提供一种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的能源解决方案。

今年以来,长兴提出打造“中国绿色智慧能源生态谷”,分布式能源、能源互联网、储能技术成了企业家和招商员口中的高频词汇。1月至9月,长兴新能源产业完成投资32.5亿元。天能储能电池、大功率军用动力电池、超威钠盐储能电池、英纳威聚合物锂电池、高成绿能氢燃料电池等一批绿色新能源项目纷纷上马。新签约新能源产业重大项目12项,总投资约175亿元。

企业有了“微电厂”,居民家也织起“微电网”。目前,长兴已有2000户居民安装屋顶光伏,今年全年总发电量可达675万千瓦时。屋顶光伏、农光互补、渔光互补……一张张光伏“微电网”就地取材、分布供能。据统计,2016年,长兴光伏等清洁能源上网电量超过1.46亿千瓦时,是2015年上网电量的1.8倍,完成结算电费7000多万元。分布式能源,在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和地方生态建设的同时,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本报长兴11月22日专电)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