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引发人们思考艺术教育——人工智能将改变音乐人才培养方式?

2017-10-27信息快讯网

 

科技发展引发人们思考艺术教育——人工智能将改变音乐人才培养方式?-信息快讯网

■本报记者 朱颖婕

看过今年央视 《开学第一课》 的观众或许对钢琴家郎朗和机器人Teo同台“斗琴”的场景记忆犹新。有人不免担心:会不会有一天,人工智能抢占音乐艺术领域?

近日,第43届国际计算机音乐大会 (ICMC2017) 在上海音乐学院举行。专家认为,在人工智能大潮汹涌而至的当下,科技将让音乐艺术变得更美好。无疑,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正改变着人们的艺术参与方式以及音乐教育的现状。

科技让音乐有更多可能性

提到电子音乐,人们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动次打次”这种电子舞曲音乐。事实上,从计算机音乐之父马克斯·马修斯1957年发明第一个计算机音乐程序算起,计算机音乐已经走过了60年的历程。从最开始通过重新剪辑、拼接磁带中的录音,到如今利用电脑、手机等对音频进行实时处理,科技的不断发展令电子音乐的控制手段变得越来越先进。与此同时,音乐也有了更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呈现形式。

本次大会展出的各种互动装置,就让人们体会到艺术、科技与创意的巧妙融合。以其中一件作品“扫描线:冰点”为例。这是一首利用LED灯箱透写台、摄影机、笔记本、MIDI控制器与自制软件完成的交互表演作品。当人们移动透明纸张时,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轨迹,而灯箱透写台扫描这些轨迹后会根据亮度影响声波。换言之,这些音乐是通过纸张、灯光、轨迹创造而成的。

ICMC2017主席、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主任陈强斌教授介绍说,电子音乐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创作形式和手段,传统音乐往往以乐器为主,但在电子音乐中,乐器成了一种辅助手段,而其他一些新颖的声音处理方式还有可能赋予乐器一些新的内涵。也就是说,所有真实存在于空间中的声音,包括一些常见的、普通的声音也可以变成具有音乐性的作品。

艺术更贴近大众,但人工智能永远无法超越人

喜欢音乐的人很多,但要真正深入参与到音乐活动中,门槛并不低。未来,科技在创造音乐的同时,能够帮助更多普通人走进音乐活动。陈强斌举例,现在全世界各地的音乐发烧友只要花上100多美元,就能在特定的终端收看柏林数字音乐厅一整年的演出直播。声音的数字传播,是现代科技送给所有人的礼物。

在大会开幕音乐会 《声立方2.0》 中,有一首演出曲目名为 《电波协奏曲》。台上没有乐手,取而代之的是四位无线电操作员,他们配合场外架设的天线进行短波无线电通联,并将调解后的通联信号和无线电信号通过流媒体服务器实时编码并上传至互联网。而场内观众可以通过手机访问特定网页,用手机选择声部,配合场内的扬声器完成沉浸式声音体验。亲身参与一场高雅音乐会,不再是幻想。

对于“音乐艺术领域将被人工智能彻底占领”的担忧,陈强斌的回答是“不会”。在他看来,在音乐艺术领域,人工智能永远无法超越人。尤其,音乐艺术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艺术家的创造性和个性是无法模仿的。虽然机器人在音乐演奏上可以做到毫无瑕疵,但他们缺少情感的表现力,而这恰恰是艺术中最动人的部分。

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催生了电子音乐的诞生,音乐人才的培养方式也被改写了。正因为此,上音音工系于2003年应运而生。陈强斌说,现在该系共有“音乐设计与制作”“音乐科技与艺术”两个专业,每届招收30名学生。前者偏向作曲、编曲,后者专攻录音、音乐信息处理等。在音工系中,学生们不但要学习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学习编程、软件制作等。

上音音工系副教授房大磊提到,音工系最大的特点是“上课内容经常变”,有时候今天出现了一种新的音乐处理软件,第二天的课件就要改。在他看来,电子音乐的兴起改变了音乐院校培养音乐专才的目标,现在学校更鼓励每个学生具备不同的个性和优势,同时学会音乐信息处理、软硬件开发等计算机技能,以此合作完成一些兼具音乐性和科技性的交互性音乐作品。这就要求整个团队有更宽泛的音乐构思、更前沿的科技艺术知识。其实,这也是眼下音乐人才培养的方向。

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金平教授则提到,除了计算机音乐专业以外,其它传统音乐专业也受到了科技渗透的影响。在他任教的作曲系,电子音乐课程已经被列为学生的必修课。在他看来,对作曲系的学生而言,使用科技手段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和追求是一项必备的技能。值得所有音乐教育人思考的是,如何教会学生主动驾驭科技为音乐艺术增色,而不是受制于它。

网民分享“五年发展·点滴印记”唱响中国科技创新好声音
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标记着中国交响音乐渐强音符
童心绘时代艺术暖申城
“2017 天地世界音乐节”登陆上海新天地
用音乐与创意倡导简单生活 为期三天的2017上海简单生活节落幕
新锐作家牛莹《爱你 无可救药》打新“人工智能”牌
十九大时光 | 上大师生细数五年来科技创新的“中国突破”,自豪感使命感荡漾在大学课堂
上海国际艺术节 | “创世神话”与中华戏曲,呈现生生不息的中国气派
上海国际艺术节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串起的艺术明珠
上海国际艺术节 | 打通记忆和今天的血脉,让感动直抵人心
在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有新作为
20万预算?推荐新款DS 5LS科技颜值空间各项完胜奥迪A3
著名艺术家严顺开去世,享年80岁
我国发布十大核科技进展 “华龙一号”首堆进展居首
从草坪到楼宇,音乐如暖阳流淌
迈克尔·乔丹教授:人工智能远没有想像的聪明
下好“生态棋”奔向“绿富美”
泰国先王火化仪式在曼谷举行 普密蓬长期推动中泰友好令人缅怀
2018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艺术类专业考试日程确定
以瓷为媒,榫卯艺术与陶瓷艺术穿越时空的对话
凝练臻贵灵气!驭华晨中华H3艺术之美
2017上海艺术博览会落幕,五天现场成交1.5亿元
制造业:新科技“产床”和“秀场” ———第十九届工博会探营记
全球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在京发布
战胜人脑?人工智能2.0更高级
上汽·上海文化广场票价低了,国内原创落地了,海外顶级巨制多了,只因—— 借东风,引入资本催开艺术百花
科技与时尚相融合,和世界分享中国之美
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今起举行
上海着力向人工智能高地迈进
发力人工智能,“上海步伐”怎么走
演绎青年学生科技报国志向 第十五届“挑战杯”终审决赛在沪开幕
人工智能来了!管理会计会被取代吗?
经典音乐剧《泽西男孩》访沪演出,讲述“四季乐队”盛衰真实故事
上海音乐学院原创“大师剧”《贺绿汀》首演
18部音乐剧年末集中来袭 优质演员“反哺”本土音乐剧市场
《文学或者音乐》记录“发烧友”余华三十年个人阅听史
上海音乐学院歌剧院揭开面纱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