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观察】为了不产生垃圾,上班不吃零食

2017-11-25信息快讯网

祁怀军家住静安区洛善居民区。三年多前,他所在的小区开始倡导居民垃圾分类,许多居民都经历了艰难的适应期,但祁怀军没有,他早在公司习惯了垃圾分类“训练”。

 

祁怀军1997年进入东芝电梯有限公司工作,垃圾分类是他接受的职场训练的一部分。公司会向每个员工的邮箱发送PPT,也会印制纸质规章供传阅,事无巨细地教大家处理垃圾。

 

公司垃圾分为食堂垃圾、一般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有专人负责分类。同事们对待垃圾极为细心———废纸和书本要整理整齐,有水分的垃圾要控干水分,锋利的物品要包好再扔,用过的喷雾罐要扎孔以防爆炸。

 

办公室没有生活垃圾,主要的垃圾是废纸,企业要求对纸张物尽其用,复印必须双面。在公司里,员工们都能说上来各类垃圾的处理方式,比如,废弃电器送到专门的公司分解处理,可燃垃圾燃烧之后用作肥料,不可燃垃圾经压缩无毒处理后作为填海造田的原料。

 

祁怀军刚入职时,公司没有自建食堂,吃饭靠外送,装饭菜用的不是一次性餐具,而是不锈钢制品。随餐盒发放一个不锈钢垃圾桶,用来装吃剩的食物。公司建了食堂后,也有专人回收餐厨垃圾。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影响了员工的职场习惯,“日籍员工上班时候不吃零食,吸烟会去吸烟室,他们产生的垃圾基本就是纸张。”祁怀军说。

 

在公司养成的“强迫症”被祁怀军带回家中,他家里的垃圾一向是按废电池、灯管和其他生活垃圾分类的,其他生活垃圾应该还能分作很多类,但过去社区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家庭的细分也就没有意义。

 

2013年起,洛善居民区开始举办“绿色星期六”垃圾分类回收活动。每个周六,居委会和回收企业会在社区设点接待,居民们把在家分类完毕的垃圾送去现场。这是一个对社区居民开展垃圾分类科普和宣传的活动,与祁怀军在企业养成的习惯一拍即合。他有时等不及一月一次的活动,平常也会把家里用过的塑料瓶、利乐包等洗净收好,批量送到小区垃圾房。

 

祁怀军注意到,洛善居民区为了督促居民开展垃圾分类投入了大量的人力。每天早上七点到九点和晚上六点到七点,小区每栋楼底下都有志愿者手把手教居民如何分类投放垃圾。居委会还想了很多激励措施,比如给参与配合的居民送点纸巾之类的小奖品。祁怀军觉得居委会的工作组织得很好,日复一日的努力强化了居民的环保意识。比起那些小奖品,每个居民发自内心对垃圾分类的认同才是促成这项倡议的关键。

 

本版摄影:袁婧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