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倾听·笔会精选丨金晓东:两颗宋时绞胎捶丸

2018-01-03信息快讯网

初夏刚过,小雨不断,宅在室内有些闲闷,就去逛逛豫园古玩城,观觅古陶旧瓷,也可睹物养眼。

跨进一家熟识的古玩铺,主人是我交往了三十多年的老朋友孙勇先生,他曾帮我收集到不少唐宋古瓷精品。约有两月未来店,店内陈设焕然改观:环视四周,见柜中放着宋元青瓷炉罐、明清青花瓶碗,搁几上供两尊鉴金佛像及一件古铜瑞兽香薰,壁上挂了古画和斋匾,桌面玻璃板下压着一幅旧拓碑帖,门边博古架上新添几把东瀛银壶及茶盏,布饰非同一般店家,清幽雅致不可言传。

铺中已有三位客人在与主人言谈,见我到来,让出桌边座位,沏茶招待。客人们闲聊的无非是些行中近闻:某人前几天在古玩城捡到一件唐代秘色瓷,确真不假;某店漏卖了一把底款“自怡轩”顾景舟的紫砂壶,可惜哥们晚去一步,云云。

文汇倾听·笔会精选丨金晓东:两颗宋时绞胎捶丸-信息快讯网

我坐着一边听,一边凝视前方,只见对面搁几下一只隋代莲花瓣形石臼中放着两颗灰溜溜的圆球。我刚起身想去近看,店主孙勇已将石臼连球端到桌上,说是两颗马球。旁边客人见了也各抒己见:有的说是古人掌中盘旋的健身球,有的讲是佛堂祭祀用具,也有的猜是古代战争中守城用的武器弹丸。当我拿起球来一看,差点叫出声来:这是两颗宋代绞胎瓷球——捶丸。

文汇倾听·笔会精选丨金晓东:两颗宋时绞胎捶丸-信息快讯网

说来也巧,约半年前我在网上见过四川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所藏的一颗绞胎捶丸,那是宋代一项球类活动的用球,外形纹饰和眼前之物极为相似,同时浏览过有关捶丸的一些撰文,因而对它略有所知。于是我对店主说我对这两球有兴趣,希望相让。孙勇说,这球进货已放了数年,前几天才拿出来,你要当然优惠,就在收购价上加一点利息即可。我不还价,银货两讫后我问店主,货物来自何地,答是焦作人带球来沪由他购下。我说这就对了,球应产自河南当阳峪窑,该窑址南距焦作市区仅三公里。孙勇不愧是古瓷鉴识行家,他接口说,那球绝对是宋代之物了,当阳峪窑绞胎瓷系宋时作派。此刻我打开话匣,稍作点评:其一,唐代的马球据传拳样大小,它是以熟牛皮为面,内塞柔软毛发的实心球,唐代也有绞胎,都是陶胎,所以这两颗不是马球。其二,当阳峪窑绞胎瓷制作在北宋后期达到高峰,金代继续繁荣,宋金以后,北方战事频繁,制瓷高手大量南逃,绞胎瓷逐渐衰落失传,所以这两球确是宋时物品。其三,球直径略大,系成人男子所用之捶丸。若是妇人孩童之玩球,直径为2至3厘米,它另有名称:谓之“角球”。因此两颗绞胎球应该是捶丸的标准件。

文汇倾听·笔会精选丨金晓东:两颗宋时绞胎捶丸-信息快讯网

接着话题,我向在座朋友简要介绍了捶丸。望名释义,捶者击打也,丸者球也,它是一种以杖击球入穴的古代球类运动。是由唐代的马球、驴鞠、步打球发展而成的。马球是一种剧烈运动,参赛者需有充沛体力、高超骑术和娴熟的球技,同时也具有高危险性。由于女子的形体不太适宜打马球,就改成骑驴打球,于是产生了驴鞠。以后又摈弃了坐骑,徒步用杖击球,分队以球入对方球门为胜,这就有了步打球。至宋代,继而取消球门,将击球入门改为击球入穴(地窝),如此就完成了从步打球到捶丸的演化。体育史学界普遍认为捶丸形成于北宋,宋、金、元三代是捶丸盛行时期,延及明朝,衰没于清代。据元初署名宁志斋编写的捶丸专著《丸经·集序》记述:“至宋徽宗、金章宗,皆爱捶丸,盛以锦囊,击以彩棒,碾玉缀顶,饰金缘边”,印证至少在宋徽宗时期,捶丸已经在社会上流行了。也展示了这位北宋君王是天下第一捶丸明星,他的球击装备顶级奢华:富丽的球棒,黄金饰边,美玉镶顶,所带赛球放置在绚烂的锦囊之中,这副炫富显贵的皇家气派,正可谓无与伦比。

文汇倾听·笔会精选丨金晓东:两颗宋时绞胎捶丸-信息快讯网

同时我又告诉朋友,学界还认为,由于捶丸在球棒形制、运动场地、比赛规则、计分方法,以及玩球的文化特征、参赛者的道德作风等诸方面,与西方高尔夫球有很多相似之处,且捶丸比高尔夫球早产生三四百年,捶丸运动极有可能在元朝时传入波斯、阿拉伯和欧洲。时下也有人称捶丸为高尔夫球的鼻祖。当然这仅是依据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痕迹作出的一种推测,明确的结论有待于相关学者进一步研讨。

当我将两球打包离座时,店主孙勇为捶丸适得其主而高兴;那作客的三位藏友虽也亲善地与我道别,但毕竟在众目睽睽之下“漏失”两件并不常见的宋瓷,不免脸呈悔憾之色。

偶得两颗宋时捶丸,看似不期邂逅,我自信那是一种缘分。收藏就常遇到这样的玄妙事:刻意觅不到,不求自然来。这两球完整无损,无被击打过痕迹,估计是窑址或丘垄出土。据文献记载,宋元皇室贵族所用捶丸,多用赘木(树身上结成的瘿瘤状物体)做成,它结构紧密,不易击坏。但千年过后,木质球腐烂难存,倒是瓷质球尚能遗留至今。然而民间用的瓷球通常是单色的,或白或绿或灰或褐,故此球上绘彩或有纹饰的也算是个中上品。

收获两件当阳峪窑作品固然欣喜,因为当阳峪窑是中国北方汉族民间大规模窑场,它在宋代瓷器中风格变化最多,造型最为丰富,做工极为精细。它的釉色多彩纷呈,装饰技术有刻、剔、划、分刀、凸线、模印、雕塑、镂空等等,艺术成就在磁州窑系中最为著名。在我的古瓷收藏品中,当阳峪窑器皿不多,仅有开框葵花带叶纹孔雀蓝梅瓶、莲花水藻纹绿釉椭圆枕、三彩花鸟纹长方枕。还有一对茶盏,内外黑釉如漆,沿口釉白似雪,都是我珍藏的该窑代表作品。新添的两颗捶丸是绞胎纹饰,填补了我藏品的缺失。

这一对绞胎捶丸,一看便知蕴含宋代瓷艺的气韵,直径都是5.3厘米,球面细润精美,做法相当工巧。一颗是用深褐色和白色胎泥互相绞合,另一颗则是浅棕色与白色胎泥交替糅成。两者均为“类木纹”,图意自然流畅。它的木理纹路不是粗长条形的,也不是圆整年轮状的,很像是将树的瘿瘤削磨成圆木球后,球面布满不规则演化的漂亮纹理。更为奇妙的是,球上木纹迂回弯曲,处处贯通,丝毫不乱:或成团簇花结,也像水中漩涡,又似天上行云,给人以一种流动韵律的美感。

捶丸上的“类木纹”只是当阳峪窑众多绞胎纹饰中的一种,宋金时期遗存至今物品上的绞胎纹样还有:羽毛、水波、编织、条带、石理、树叶、麦穗、几何方格等纹式,它们争奇斗艳,巧夺天工,开创中华瓷器胎变装饰的先河,是当时名噪一时的瓷艺奇葩。

瓷中奇珍,无论古民今人,都会对之喜爱和赞赏。不过绞胎瓷宋时甚受文人雅士青睐却另有缘由:那是绞胎器物的表面纹饰与内部纹理浑然相同。孟子在《尽心章句上》中描述了一位理想中的儒雅君子,表达对“君子本性、表里如一”秉性的敬重。既然绞胎瓷具有如此“君子情怀”。难怪士大夫阶层对它宠爱有加。据传宋代大文豪苏轼年轻时初次登门拜访岳丈,奉上的见面礼就是定制的价值不菲的绞胎礼瓷。

两枚不大的瓷球,仅属小件藏品而已。然而它是宋代曾经红火的一项球类运动的标准物件,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传统体育文化和捶丸活动的特征及兴衰,很有历史文物的价值。在藏界公认这样的真谛:微小物品往往也具有重大理意。因而我对于这两颗宋时当阳峪窑绞胎捶丸,必当自珍。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