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全明星周末多了一些喝彩
在表演赛中如何把握分寸感,算得上是世界难题。即便成熟如NBA全明星周末,所谓“适度的激烈”依旧令球星们难以琢磨。今年的CBA全明星周末当然也未能跳出这一困境,至少正赛如此。
若非南区明星队主教练李春江末节两次“人情味”十足的换人,成全了易建联在家乡深圳的MVP捧杯,留下一段温情佳话,球迷们记住的或许仍是那些熟悉的画面———松散而又凌乱的防守,乏味沉闷的投篮表演,直至终场前31秒,才在象征性的全场紧逼里嗅到些许对抗的味道。
站在决策者的层面,球星们的比赛动力几乎是无解的难题。然而,姚明执掌中国篮协以来的首个全明星周末得到了外界一致的褒奖,却并非毫无凭据。星锐赛上的大学生球员,无处不在的赞助商标识,种种细节无不透漏着改革的信号。从某种意义而言,这更像是一届需要外界去解读而非观赏的CBA全明星周末。
校园篮球与商业赛事的相互成全
与褒贬各半的CBA选秀类似,大学生球员们在星锐赛及扣篮、三分等单项赛的亮相,依然是符号意义多于实际效果的变化。从“象牙塔”到职业赛场的距离依然遥远,但背后传递出的信号却不言而喻。在这一方案公布之初,主流的论调将此举视作对CUBA联赛的推广,但在目睹了学生球员们的惊艳表现之后,如今一切看起来更像是中国篮协与大体协的互相成全。
中国篮协给予学生球员们的是在高曝光度商业赛事中展示自我的平台,而激烈的对抗与胶着的场面就是后者给予的回报,这也恰恰是表演赛缺乏的核心品质。任何理智的声音都不会认为这是场势均力敌的对抗,即便北大清华联队(两队交替上场) 面对的这支星锐队阵中多为年轻的CBA边缘人。但后者在场上出于避免伤病等因素的保留态度,反而造就了一场看似势均力敌的对决。
如果说星锐赛的胶着还有踪迹可寻,那么广州工业大学球员张健豪凭借飞跃三人后的换手扣篮在扣篮大赛中夺魁,绝对算得上是意外收获。从张健豪到险些在星锐赛中上演“隔扣”的齐麟,一夜间,社交网络上满是他们在大学甚至高中联赛中的视频集锦,极大地拓宽了校园篮球的宣传渠道。
在这些美好的景象背后,职业联赛人才培养依然依赖体制的现象并未改变,但其实许多细小的变化早已悄然开始。在一个月前由中国篮协印发的《2018年全国青少年篮球比赛竞赛规程》 中,停办十年、几乎要被球迷们遗忘的CBA-CUBA青年篮球对抗赛被列入其中,学生军与体制内队伍的交流、对抗的平台再度被打通。
商业化与过度商业化间的平衡
娱乐化元素从来都是表演赛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在过往的CBA全明星周末中,所谓的“文体结合”却多遵循传统晚会的套路,缺乏最基本的设计。从往届冗长而又沉闷的文艺表演,到如今本土嘻哈歌手的献唱,体现的是这档商业赛事从“为娱乐而娱乐”到“以娱乐为赛事造势”的思路转变。
更显眼的变化在于无处不在的赞助商标识———技巧挑战赛的障碍物、扣篮大赛评委手中的打分牌,商业露出的媒介早已不止于传统思路下的球衣、球场,就连三个单项赛也拥有了独立的赞助商冠名。眼花缭乱的品牌宣传,体现的是中国篮协对众多赞助商的回馈。这并不令人意外。毕竟姚明在迎来接手中国篮协后的首个完整赛季时,推出的首项举措就是以一纸惩戒力度堪称史上最严的新规,管控球员不当言论,并保护赞助商权益。“扔鞋门”的前车之鉴,甚至让联赛对于球员禁止穿着赞助商竞品的范畴从赛场扩大到了日常训练。
商业意识的觉醒,自然是CBA联赛走向真正职业化的重要改变。然而,以略显吹毛求疵的眼光来看,本届全明星周末此番频繁的品牌植入多少显得有些过于生硬且缺乏设计感,那片原本简洁、却被塞入五个巨大的品牌标识的球场地板就是一个缩影。在全明星周末自身商业价值还不足以成为独立的商业品牌的情况下,利用这片赛场的高关注度回馈赞助商,这是商业化运作的正常逻辑,但在这片依然以篮球为核心内容的舞台上,姚明与中国篮协也需要像球员那样寻找到分寸感。
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