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迷申城,久久不散,主导竟是海上来风

2018-01-16信息快讯网

雾迷申城,久久不散,主导竟是海上来风-信息快讯网

一场经久不散的浓雾在周二早晨逼出了上海今年第一个大雾橙色预警,全市多地的能见度甚至不足300米,而且日出之后雾气依然久久不散,直到中午才有所好转。气象部门表示,大雾橙色预警之所以一直挂到中午时分,是因为昨天本市遭遇的是一种冬季比较少见的雾——平流雾。

监测显示,周二早晨,本市除中心城区外,大部地区的能见度一度降至200到300米。5时16分,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了大雾黄色预警信号,5时46分更新为大雾橙色预警信号,而一直到午间,全市才慢慢“豁然开朗”。整个上午,全市能见度恢复缓慢,一直到11时35分,上海中心气象台才解除了大雾橙色预警信号。

但实际上直到周二下午,虽然没有明显降雨,上海户外空气仍然是湿漉漉的。

冬天多雾,但持续到中午的大雾却并不常见。气象部门解释说,主要是因为周二的这场大雾是一种在冬季比较少见的雾——平流雾。

气象学上,根据其成因,雾主要可以分为两种:辐射雾、平流雾。辐射雾在冬季比较常见,其水汽主要来自本地气团,由于夜间辐射降温、空气中水蒸气饱和凝结成雾。而平流雾一般多出现在春季,其暖湿气团来自海上,因此空气中水汽含量更加充沛,雾气也更浓重些。

一般来说,辐射雾常出现在晴朗、微风的冬夜或凌晨,比较淡薄,日出后随着近地面气温升高可以迅速消散。

但平流雾却不同,正如周二早晨,上海近地面水汽异常充沛,气压场弱不利于扩散,因此大雾才会持续如此长时间。直到中午风向转变、气温升高,雾气才慢慢消散。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昨天上海大雾的水汽主要来自海面,因此,虽然能见度很低,但清洁的海风使得空气质量在上午10点前一直保持为“优”,这也让不少摄影爱好者有条件、有心情拍下不少如梦如幻的雾景。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 图:共青森林公园生态志愿者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