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被引学者实际上必须至少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学术作品的总被引次数高;二是至少有一篇作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属于引用次数居于前1%的高被引论文;三是作者主要作品的平均被引在同一时间期限内要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但是,每次榜单发布后都会出现的争议,那就是总有学者认为,自己作品的总被引次数很高却未能上榜,从而对榜单产生质疑。但数据不会撒谎,我们会发现,部分学者无法入选,都有其特定原因。比如,某些学者在象征着整体影响力的“总被引数”和象征着引领研究主题能力的“单篇高被引”指标上都达到了上榜的标准,但他们同时也有大量的“零被引”的学术产出“无人问津”,最终导致作品的平均影响力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又比如,部分“中国高被引学者”的本质实际上主要体现的是学者在英文学术世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作者的文章通过严格的同行评议能够被主流的学术期刊所接受,作者在一个或几个研究点上的贡献能够引发学术同行参与讨论或批评。这才是高被引的本质。
另外,检索“中国高被引学者”,可以发现相当一部分高被引学者既代表了本领域学者的最高影响力,也代表了本领域学者的最高水平。高被引、高影响和高水平之间呈现出了较高一致性的特点。进一步对比可以发现,在自然科学领域、医学与生命科学领域和若干跟自然科学关系密切的工程领域,这三者之间的一致性要更高,在数学和工程领域这种一致性就要大打折扣,而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这种一致性就显得非常之低了。
(综合自报、部分科研网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