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育配品质生活,就像给咖啡加糖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升,眼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生活品质和内心幸福,其中让子女享受更优质、先进、专业的教育,成为不少上海家庭的共同愿景。在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不少心系民生的委员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基础教育及高等教育领域内的热点话题,呼吁让优质教育与品质生活相得益彰。
应对入园高峰,推动普惠性幼儿园建设
全面“二孩”政策推出后,据预测,“十三五”期间,本市每年常住人口出生量平均约26万人。入园高峰将至,大力发展托幼园所迫在眉睫。
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提到,为了满足儿童的入托和入园需求,本市已连续启动了两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并在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提供公益普惠的高品质学前教育服务”,其中“普惠性幼儿园建设计划”被列为“十大重点建设计划”之一。然而,他坦言,目前普惠性幼儿园存在认定标准缺失、重硬件轻内涵、公办民办发展不均衡、区域发展不均衡等突出问题。
胡卫在提案中建议,可以从制定普惠性幼儿园认证及评价标准、提升普惠性幼儿园数量及质量、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水平四个方面推动普惠性幼儿园快速发展,尽快满足人们对“入园易、入好园易”的美好愿望。“下一阶段,如何在学前教育办学规模扩大的同时,让更多普惠性幼儿园提供优质化服务将成为一个重要目标。”
攻克基础教育“减负”难关,需多方努力
胡卫带来的另一个提案关注的是减负。在他看来,上海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一方面来自学校,另一面源自各类校外辅导机构。究其原因,是因为高考升学压力下移至幼升小、小升初的择校,以及初中升高中的自主招生考试,而一些民办学校与机构合作,通过“小五班”等方式暗中选拔,其教学和测试内容远超课程标准,这大大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更不要说,如今还有一些公众号、家长群、论坛等互联网平台推波助澜,加重了家长的焦虑情绪。
近年来,上海市教委接连出台政策,整顿教育培训市场秩序,规范民办学校办学秩序,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内部教学秩序,在这样的背景下,胡卫建议,进一步通过顶层设计、分层教育、量化评估、加强规范督导、合理配置资源、正面引导家长教育观等多个层面,将“减负”推进到底、落到实处。需要注意的是,在想方设法减去课业负担的同时,学校和家庭还应该规划好如何填补学生那些因“被减”而多出来的时间和精力,以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推动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加大本市高校支持力度,打造更多“双一流”
在此前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中,上海的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4所大学跻身一流大学建设行列,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9所大学进入一流学科建设名单,56个学科参与建设。
身为高校一线教师,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安琦在提案中指出,上海高校不仅要服务于国家建设发展,也要服务于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及科创中心,因此,他建议,上海应该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以崭新的思路、宽广的胸怀制定更加合理的支持方案,让所有高校得到相对同等的支持,得到相对均衡的发展,促进更多学校和学科进入“双一流”行列。“国家投资办大学,说到底是要培养优秀的青年人,我认为,应该让进入大学的每名学生享受到优质、公平的教育资源。”(记者 朱颖婕)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