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年前,从缅甸或许能看到荧光海

2018-01-22信息快讯网

亿年前,从缅甸或许能看到荧光海-信息快讯网

中国福建平潭沿海海萤发出生物光。(摄影/一羽清宁)

北京时间今天18时,中奥加等国的古生物学家在维也纳宣布,他们在一枚距今约一亿年的白垩纪琥珀中首次发现介形类。这种非常特别的甲壳动物可能在受到刺激时,从体内排出含有发光物质的腺体,从而营造出壮丽的生命景观——亿年前,缅甸或处于海洋边缘,在夜色下曾有荧光海的美景浮动。

该成果于今日发表在自然出版集团旗下开放获取期刊《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

该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万晓樵教授、席党鹏副教授、邢立达副教授,维也纳大学本杰明·詹姆士博士和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皇家博物馆瑞安?麦凯勒教授等学者共同研究。

介形类的属于甲壳类,也被称为种子虾或介形虫,它们的体型非常微小,通常为0.5至2毫米长。介形类的整个身体被包裹在两片介壳当中,背部长有铰合结构,可以自由开闭。

亿年前,从缅甸或许能看到荧光海-信息快讯网

缅甸丽足介类标本轮廓图。(绘图/ 本杰明·詹姆士)

由于介形类在地史上延续时间长,种群数量大,分布广泛,钙化的外壳很容易被沉积物掩埋形成化石。更重要的是,它们的介壳在不同的演化阶段存在一些微小的差别,特定的种类会出现在特定的地质时期。于是,介形类化石便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标准化石,常常被用来判定地层的年龄。

此次新发现的介形类标本来自著名的琥珀产区,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冈谷地。据火山灰测定,此地的琥珀距今约一亿年前,属于白垩纪晚期的最早期。该时期生活在缅甸北部潮湿的热带环境中的动植物,常常被松柏类所流下的树脂包裹,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琥珀,并一直保存至今。

亿年前,从缅甸或许能看到荧光海-信息快讯网

缅甸丽足介类标本。(摄影/陈海滢)

“作为典型的水生动物,介形类在琥珀中非常罕见,而且目前仅有的介形类琥珀记录都出现在新生代,如俄罗斯的始新世琥珀,墨西哥的中新世琥珀。”邢立达告诉记者,“我们此次发表的介形类是中生代琥珀首次记录该类动物,而且,其最特别之处是其巨大的体型。”

相比于普通介形类,缅甸标本的长度逼近13毫米,这么大型的介形类是非常罕见的。在分类上,缅甸标本被归入介形类丽足介目。“丽足介目的动物全为海生,它们的壳体较大,钙化弱。”介形类专家本杰明·詹姆士博士介绍道,“缅甸标本为单瓣的蜕壳,本身非常脆弱,得益于树脂这种优良的保存介质,才能留存至今。”

邢立达还介绍,缅甸标本与丽足介目中的海萤科物种非常相似,一些海萤科介形类在受刺激时,从体内排出的某些腺体中含有发光物质,能产生浅蓝色的冷光。当它们集聚在海中,就可能营造出壮丽的生命景观——在夜色下,整片海域都闪耀着这种清亮的光芒。虽然琥珀化石不能展露这个生物特性,但这仍然是一个潜在可能。

亿年前,从缅甸或许能看到荧光海-信息快讯网

扫描式电子显微镜下的希氏弯喉海萤。(供图/马克·威廉姆斯)

缅甸海萤科介形类标本的发现,表明了当地的树脂产生于边缘海环境,进而包裹了完全海生的海萤科介形类。这些信息这对科学家理解缅甸琥珀森林的古环境,以及的介形类演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报首席记者 许琦敏)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