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点|无法争取有利的退欧贸易协议 英国的弱势缘于撒切尔主义
无论是欧盟、中国还是美国这三大未来全球贸易的主导力量,英国都无法在与其进行贸易条款谈判时占据优势。而英国的弱势缘于1973-2008年间奉行的一系列政策。
英国曾奉行的撒切尔式放松管制、鼓励竞争的国内外政策方案,使我们如今拥有了一个在贸易谈判中几乎不具备影响力的开放经济。考虑到我们在退欧后亟需一系列新的贸易协议,这一点使未来并不乐观。
自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起,经济的贸易路线大幅拉开:贸易在英国 GDP 中的占比从1972年的40%跃升至1974年的57%。
从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逐步放宽了对外资企业和财产所有权的限制,自1986年的“大爆炸”改革起,这一点对伦敦金融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英国鼓励外资的措施包括收购或兼并金融机构,以及放宽金融市场管制。这使得伦敦金融城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且不知不觉中,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将英国置于更危险的境地。
后几届政府取消了就业保障,削弱了工会,并规定了更严格的领取福利的条件。雇主可以更轻松地创造新岗位,尽管与其他富裕国家相比,这些工作机会通常并不稳定。至少在脱欧公投之前,这一点使英国成为了欧盟及世界各地移民青睐的目的地。
这种引向自由放任主义的激烈手段导致了经济转型,使英国在世界范围内的主导力都有所下降,遑论欧盟。
英国在商品贸易中的巨大逆差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外竞争和技术进步使得制造业和重工业就业人数稳步下降。由于加入欧盟和全球化进程,英国比其他大多数发达国家先一步向服务业转移。这一优势最显著体现于金融服务业,及法律、咨询与会计等子行业。同时,设计、品牌营销以及广告行业等也有所获益。这些都是国家出口远大于进口的经济部门。
在所有贸易协定中,欧盟单一市场对服务业的影响最大。尽管它并不完善,比如有些条例仍会给跨国工作带来麻烦,但欧盟在金融服务、电信数据、航空、会计、养老金和保险等便于交易的领域,已经制订了共同的最低标准和统一规定,避免各国政府的政策倾向本国企业。国家经济和社会研究所的莫尼可·埃贝尔发现,单一市场促进成员 国间的服务贸易增长了60%,而自贸协定没有促进丝毫增长。
如果英国想弥补退欧后损失的贸易额,一则可以通过一系列双边贸易协定,二则通过单方面的自由贸易。
但双边协议很大程度上不可能抵消欧盟贸易、投资与移民损失。英国的经济已非常开放,因此也无法给其他同意开放市场的国家提供太多回报。鉴于中美两国庞大的经济,与他们缔结贸易协议确可带来一些影响。但庞大体量同时意味着该国在贸易谈判桌上的主导力,英国将发现自己几乎无法为其服务业打开什么通路。
而另一种选择,单方面的自由贸易,又不可能被英国选民接受。通过消除所有关税和进一步放松经济管制,英国可以抵消一部分硬脱欧带来的生产力损失。更廉价的进口将导致许多英国制造企业破产,资本和劳动力将会流向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或者那些原本就不太受进口影响的企业。但是这一选择将以失业率上升为代价,至少短期之内,更严重的就业不稳定和地区不平等问题将会涌现。
伦敦尚可应对另一轮激烈的自由化进程,但谢菲尔德这样的城市则承受不起。
全世界都在对英国目前的脱欧谈判保持密切关注,他们已经看到英国是如何反复向欧盟提出的要求低头。假如硬脱欧方案实现,他们明白自己将要与一个迫切需要达成协议的国家谈判。自1968年以来,欧盟就一直在从事贸易协议的谈判,而英国目前所做出的让步表明,欧盟完全有能力在与较小势力的谈判中占据主导。
现如今,脱欧谈判进入贸易阶段,英国不得不面临选择。的确继续遵守欧盟规定留在关税同盟以最小化经济代价,会使英国不再具备对欧盟新规则制定的影响力。但另一种选择更糟糕:大臣们前往华盛顿和北京,却只能被告知:“在这里签字。”如果争取主权的结果仅仅是立马拱手让人,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 朱雨婷编译)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