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谈春,苏东坡唐伯虎,名仕写“春”哪家强?
今日5时28分,立春
春天,你好
【说文解字】
春,汉语汉字,音chun,会意
甲骨文字形,从艹(木),草木春时生长
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
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
表示春季万木生长
“屯”亦兼作声符
小篆字形,隶变以后
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
春回大地,是时序的开端
春是温暖,鸟语花香
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中国传统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让我们了解春天
莫负大好春光
春的热闹
立春为“岁始”,古时须举行声势浩大的迎春仪式,把春天和司农的句芒神接回来。既劝农务耕,又提醒人们珍惜韶光。立春和春节相近,多地还有祭祖习俗,广东《新安县志》载,“以是日有事于祖祠”,这时供奉祖先的食品也比较特殊。河南《汝阳县志》云,“啖春饼,荐卜、梨”。
立春时,民间有“咬春”的习俗,立春吃春饼,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而“咬春”嚼萝卜,则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立春这一天,不少地方还要“打春”,又叫“鞭春牛”。用土塑牛,内塞五谷,叩拜、打碎、抢土、拾粒,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
立春之后,待到春暖花开,更少不了结伴出游,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春的诗句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对“春”都情有独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孟浩然《春晓》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叶绍翁《游园不值》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杜甫《春夜喜雨》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 故宫春景(故宫官微)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孟郊《登科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 朱熹《春日》
依然旧童子,要予竹西去。归时始觉远,草蔓已多露。 ——《春山》宋 王安石
春的书法
古人的笔墨,让千百年前的春意肆意流淌,其中不乏名家的“春”,看看你喜欢哪家的——
▲ 明 文徵明
▲ 元 赵孟頫
▲ 宋 米芾
▲ 宋 苏轼
▲ 唐 褚遂良
▲ 唐 颜真卿
▲ 宋 赵构
▲ 明 唐寅
▲ 明 张端图
▲ 宋 张即之
▲ 唐 孙过庭
春的养身
中国人就应该多吃素
到了立春,不能再无节制地大吃大喝了。一年也只有在这个时候,适合轻断食,甚至辟谷,让身体减负。对于想减肥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好消息,这个季节即使吃得少,也不用担心会损害身体。
春盘与春饼,是中国民间立春时节都会吃的菜。古时候,人们会把各种新生的鲜嫩蔬菜盛放在盘中,送给亲朋好友。几百年来,春盘中的食材其实并没有什么变化:蒜苗、韭菜、油菜薹、香菜、芹菜、茴香。这些蔬菜都是菜市场里可以买到的最普通的蔬菜,具有激发人体运化的功能,适合湿冷的南方人。
早睡早起以养肝
立春开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不要过早减衣
“春不减衣,秋不戴帽”。 从节气上看,尽管立春是春天的开始,但还是非常寒冷,天气乍暖还寒,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春季传染病。
▲ 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
每天梳头百下
春季每天梳头是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因为春天是自然阳气萌生升发的季节,这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故春天梳头,正符合这一春季养生的要求,有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重要作用。
少吃补品和盐
立春之后的这段时间里,不论是食补还是药补,进补量都要逐渐减少,以便逐渐适应即将到来的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与此同时,减少食盐摄入量也很关键,因为咸味入肾,吃盐过量易伤肾气,不利于保养阳气。
浓郁的年味儿开始弥漫
我们以立春为新的起始
新的一年重拾信心和勇气
为爱付出,为梦想努力
改变,永远从当下开始
编辑制作:李思文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