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宗颐:从潮州首富家里走出的学问宗师

2018-02-06信息快讯网

饶宗颐:从潮州首富家里走出的学问宗师-信息快讯网

今天凌晨,国学大师饶宗颐去世,享年101岁

饶宗颐

字伯濂、伯子

号选堂,又号固庵

广东潮州人

他出身书香名门

自学而成一代宗师

他是当代中国“百科全书式”的古典学者

其茹古涵今之学,上及夏商,下至明清

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书画金石,无一不精

他贯通中西之学,甲骨敦煌、梵文巴利

希腊楔形、楚汉简帛,无一不晓

人谓“业精六学,才备九能,已臻化境”

他与钱锺书并称“南饶北钱”

钱锺书先生称他是“旷世奇才”

他与季羡林并称“南饶北季”

季羡林先生说他是“我心目中的大师”

金庸说,有了他,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

学术界尊他为“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我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没有上大学”

1917年,饶宗颐生于广东潮安。他的家族富甲一方,家学渊源更是深厚,其外祖父为清末进士,父亲饶锷为当地知名的考据学家、工商金融界名流,几代皆为潮州首富。据悉,早年毕业于上海法政大学、喜爱西洋建筑的饶锷,在家乡建起了潮州最大的藏书楼——天啸楼,藏书十万余卷。受父亲影响,饶宗颐时常浸泡在此,读书玩耍之间,文史典籍早已烂熟于心。

家学渊源和富裕的家庭条件,使饶宗颐从小便拥有了大多数人望尘莫及的学习条件,当其他孩子都步入学堂读书的时候,饶宗颐感觉学校的教育并不适合自己,总感觉学校教的“太肤浅”,他宁愿独自一人躲进天啸楼里自学,每天与书为伴,与诗为偶。因此事实上,这位后来学富五车的汉学大师,是一个连初中都没毕业的少年。

饶宗颐:从潮州首富家里走出的学问宗师-信息快讯网

▲天啸楼

他人生的第一个导师是自己的父亲。在父亲的悉心栽培下,饶宗颐打下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根基,培养了超强的自学能力,可谓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虽然再未获得正式学校文凭,也未曾留学海外,但后来却在海内外二十余所高等院校任教,精通英、法、日等六国语言,还熟知古代梵文、楔形文、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文字,皆得益于他的自学能力。

在成名后,曾有人问他,为什么能够成为这样一个“超级大师”?他说超级大师不敢担,但是能有今天的成就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没有上大学,“因为大学能够学到的只能是一两个门类,但是父亲给我打开的天空、建立的基础是无科不修,按照中国传统的做学问方法,其实是文史哲相通,文中有史,史中有哲,哲中有文。

1935年,中山大学校长邹鲁创建了广东通志馆,委任著名学者温丹铭为主任,温老先生随即举荐饶宗颐,将这位年仅18岁、初中肄业的才俊破格聘入馆中,专职艺文纂修。

当时中大广东通志馆的藏书量位列全国第二,那段时间,饶宗颐几乎将馆里收藏的所有地方志都看过,这段编纂地方志的经历,对于他后来学问多面开花起到基础性的影响,后来他编写的《广东易学考》,就直接得益于此时丰富的地方志藏书资料。

饶宗颐曾经自述:“我家以前开有四家钱庄,在潮州是首富,按理似乎可以造就出一个玩物丧志的公子哥儿,但命里注定我要去做学问,我终于成了一个学者。我小时候十分孤独,母亲在我两岁时因病去世,父亲一直生活在沉闷之中,但他对我的影响很大。我有五个基础来自家学,一是家里训练我写诗、填词,还有写骈文、散文;二是写字画画;三是目录学;四是儒、释、道;五是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

饶宗颐说,家学是做学问的方便法门。要做成学问,“开窍”十分重要,要让小孩心里天地宽广,让他们充满幻想,营造自己的世界,同时要注意引导他们少走弯路。

“做学问是文化的大事,是从古人的智慧里学习东西。”饶宗颐这样说。

“我来不及看书,来不及烦恼”

饶宗颐的研究几乎涵盖国学的所有领域,包括甲骨学、简帛学、经学、礼乐、宗教学、历史学、中外关系史、敦煌学、潮州学、目录学、艺术学、文学、诗词学、楚辞学等十四个门类。很难把他归到哪一家,因此他曾幽默地说,“我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游子”,而学界称他为“业精六学,才备九能”。据统计,他至今已出版、发表专著60多部,论文400余篇,著述3000万言,仅《20世纪饶宗颐学术文集》浩浩十二卷,就达1000多万字。

饶宗颐:从潮州首富家里走出的学问宗师-信息快讯网

▲《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

其早年以治地方史志为主,中年后兼治四裔交通及出土文献,壮年由中国史扩大到印度、西亚以至人类文明史的研究,晚年则致力于中国精神史的探求。季羡林曾评价他最善于发现问题,绝不固步自封,随时准备接受新的东西,饶宗颐则说“季老懂我”。

饶宗颐是第一位讲述巴黎、日本所藏甲骨文的学者,也是第一个系统研究殷代贞卜人物。1959年,他出版巨著《殷代贞卜人物通考》,以占卜人物为纲,将占卜的大事融会贯通,全面地展现了殷代历史的面貌。

1962年,法兰西汉学院将“儒莲汉学奖”颁给了饶宗颐。这个奖项被誉为“西方汉学的诺贝尔奖”。由此,饶宗颐与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并称为“甲骨五堂”。

七十年代,饶宗颐首次将敦煌写本《文心雕龙》公之于世,成为研究敦煌写卷书法的第一人。他和法国汉学家戴密微共同出版重要著作《敦煌曲》,书中利用敦煌出土资料,全面探究敦煌曲子词的起源问题。

此后,他又独立出版《敦煌白画》一书,研究敦煌画的人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敦煌壁画和绢花上,而《敦煌白画》一书专门研究散落在敦煌写卷中的白描画稿,填补了敦煌学研究的一项空白。这两部著作的问世,也奠定了饶宗颐在敦煌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

他通晓英语、法语、日语、德语、印度语、伊拉克语等六国语言文字。其中梵文、古巴比伦楔形文字,在其本国亦少有人精通,而饶宗颐先生以中国人却能通乎异国“天书”。

饶宗颐:从潮州首富家里走出的学问宗师-信息快讯网

▲ 饶宗颐和季羡林

饶宗颐精通古琴,还是撰写宋、元琴史的首位学者,他善于诗赋,书画作品更是清逸飘洒、自成一家。2003年他捐出自己大部分的藏书,在香港大学建成饶宗颐学术馆。

饶宗颐经常说,“我来不及看书,来不及烦恼”。他风趣地把自己比作知识海洋里的“两栖游物”,“我一天的生活,上午可以在感性的世界里,到了下午说不定又游到理性的彼岸上,寻找着另外一个世界,另外一个天地。越是没有人去过的地方,没有人涉足的地方,我越是想探秘。”

他常对人言,做学问和做人要耐得住寂寞,要有平常心态,要“守株待兔”,不能急功近利。“积极追兔子的人未必能够找到兔子,而我就靠在树底下,当有兔子过来的时候,我就猛然扑上去,我这一辈子也不过就抓住几只兔子而已。”

整理编辑:朱颖婕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