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丨变迁,在温暖的目光里发生

2018-02-13信息快讯网

特稿丨变迁,在温暖的目光里发生-信息快讯网

春节,中国人最能感知温暖的时节,也是最易察觉变迁的时节。

凉山变暖了。一个曾经翻越历史山峦的民族,正在走出贫困的大山。

映秀花开了。一座劫后余生的小镇,带给世界关于生命与生活的启示。

战旗更红了。一个以战旗命名的村庄,以53年的改革接力不负此名。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来到四川。如果把他在一州、一镇、一村的行程串联起来,就会发现这是一个以变迁为主题的中国故事。

凉山:又一次“一步跨千年”

15岁的彝族姑娘吉好有作在从深圳回家过年的途中,得知了一个既遗憾又高兴的消息,习近平来过她家里了。

有作的家位于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从西昌到这里有近两个小时的车程,山路绵延70多公里。355户1698位彝族乡亲生活在这片平均海拔2520米的山区,贫困人口占到了46.47%。习近平到村里看望的第一户就是有作的家。

特稿丨变迁,在温暖的目光里发生-信息快讯网

▲贫困户吉好也求的家

有作有四个弟弟妹妹。一家七口人住的土坯房还是有作出生一年前盖的。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是爸爸吉好也求到遥远的外地架设高压线。

特稿丨变迁,在温暖的目光里发生-信息快讯网

▲吉好也求一家人在家门口送别习近平

从有作家出来走大约200米就是惹列日作的家。日作比有作大三岁,爸爸早年去世、妈妈节列俄阿尔正在接受强制戒毒,自己也因为儿时遭遇车祸腿脚不便,日作姐弟这两年就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特稿丨变迁,在温暖的目光里发生-信息快讯网

日作去年刚从成都一所卫生学校毕业,奶奶想让她今年6月报考村医,不过她自己更想当幼儿园老师。听到这件为难事,习近平说,无论是当好教师还是当好医生,两个人的愿望是不矛盾的。

特稿丨变迁,在温暖的目光里发生-信息快讯网

▲习近平在贫困户节列俄阿尔家中与村民代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围火塘座谈

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是习近平一直坚持的原则,而凉山是他始终牵挂的地方。从2014年在全国两会期间向凉山籍的阿什老轨委员询问“凉山外出务工的多不多”“有没有遇到民族歧视”等,到2015年11月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谈及一篇反映大凉山贫困状况的“世界上最悲伤的作文”,再到2017年6月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5次提到凉山,他对这片6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500多万人民给予了独特的关注。

在前往三河村的路上,高耸着这样一块标语牌:“曾经一步跨千年,我们实现了制度的历史跨越;而今迈步奔小康,我们将实现文明的时代更替”。只有了解昨天的历史,才能更深地理解总书记心中的这份牵挂。

特稿丨变迁,在温暖的目光里发生-信息快讯网

▲1956年凉山彝族自治州施行民主改革,几十万奴隶从此翻身(来源:凉山州志)

凉山彝族聚居区曾经在两千多年时间里长期处于奴隶社会。据凉山州志记载,解放时“呷西”(奴隶)和“安家”(半奴隶)占到凉山彝族总人口的43%左右。一幕幕悲惨的过往,如今尘封在了世界上唯一反映奴隶社会形态的专题博物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

62年前,在党中央的关怀推动下,《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民主改革实施办法》公布施行,“废除奴隶制度,解放奴隶”,“使凉山彝族跻身于先进民族行列,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特稿丨变迁,在温暖的目光里发生-信息快讯网

▲凉山民主改革分田地(来源:凉山州志)

曾任凉山州人大常委会主任的阿什老轨说,如果说当年凉山奴隶通过民主改革翻身作主人,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现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的精准脱贫攻坚战,就是又一次的一步跨千年。

特稿丨变迁,在温暖的目光里发生-信息快讯网

▲习近平和三河村群众在一起

历史的变迁,正在眼前发生。三河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凌向总书记报告,2018年底,三河村就将实现整村易地移民搬迁,有作和日作两家所在的阿基社将安置到乡政府附近的一号安置点。

特稿丨变迁,在温暖的目光里发生-信息快讯网

▲当地干部向总书记展示安置点分布图

特稿丨变迁,在温暖的目光里发生-信息快讯网

在离三河村不到半小时车程的解放乡火普村,村民吉地尔子在院子门口迎接了习近平。村里兴建彝家新寨后,他家三口人搬进了80平方米的新家。

特稿丨变迁,在温暖的目光里发生-信息快讯网

▲习近平挨个房间查看吉地尔子新家的陈设布局

今年吉地尔子把土地流转给了生态种养合作社,自己在草莓大棚务工,可以赚到三份收入,很快就能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到2017年底,凉山67.2%的农村居民已经像吉地尔子一样住上了好房子。

特稿丨变迁,在温暖的目光里发生-信息快讯网

▲吉地尔子家搬迁前后对比

2013年习近平在中国南方的另一个村子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他一直在指挥决策如何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2017年他在参加四川代表团讨论时提出要下一番“绣花”功夫,此次又到坚中之坚的两个贫困村“解剖麻雀”,正如他所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就是要强化落地,吹糠见米。

特稿丨变迁,在温暖的目光里发生-信息快讯网

▲火普村村民送别习近平

在火普村,可以看见三河村的未来。而在凉山,可以见证二十一世纪中国针对世界性贫困难题打响的攻坚战。 在火塘边,习近平说,“人民的美好生活,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

映秀十年 浴火重生

2018年,汶川大地震十周年。震中小镇映秀,始终牵动人心。习近平此次四川之行专门安排了到映秀的行程。

特稿丨变迁,在温暖的目光里发生-信息快讯网

▲这是习近平2月12日上午在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向汶川特大地震罹难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敬献的花篮

在漩口中学遗址附近的东莞大道,有两家相距不远的饭店,一家叫朋聚,一家叫博爱新村。每天清晨6点半,博爱新村饭店老板杨云刚开始打理一天的生意,而朋聚饭店会准时跑出一位小个子的女孩,到镇上一处僻静的廊桥边亮嗓开唱。

特稿丨变迁,在温暖的目光里发生-信息快讯网

▲今日映秀

这样的生活轨迹融入了今天映秀镇三千人家的寻常烟火。但当你近距离观察,还是会发现一些不寻常。回到十年前的那一刻,一切就会解开答案。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映秀森安驾校教练杨云刚正开车准备去加油,映秀小学四年级二班女生汤星月正在二楼教室和同学们一起上科学课,突然间,天崩地裂,8.0级地震袭来,而震中正是他们身处的映秀镇。

特稿丨变迁,在温暖的目光里发生-信息快讯网

▲震后映秀

十年之后,杨云刚仍然感叹自己当年的幸运。除了家里房子被毁,他和在映秀小学食堂工作的爱人刘先艳,以及三个孩子都平安无事。地震发生一个半月后,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视察灾区。在临时村委会,作为抗震救灾村民代表的杨云刚和他握了手。

地震过去一年多之后,汤星月才得以看到妈妈偷偷藏起来的那份医院诊断书。1.2米,这是十年前小学生小星月的身高,也是十年后大一新生汤星月的身高。从小热爱音乐的她,去年刚被省内一所艺术院校破格录取。

特稿丨变迁,在温暖的目光里发生-信息快讯网

▲汤星月手指的地方正是当年她被预制板压住的夹层,因为髋关节脱位和脊椎受伤,她的身高定格在了10岁时的1.2米

十年时间,生活给了她磨难,也教会了她坚强。有一次,汤星月和一个叫“三姐妹”的袖珍歌手组合一块在北京逛街,三个姐姐主动招呼围观的孩子们叫她们“阿姨”。从那一刻开始,汤星月也放下心里的包袱,看开世俗的眼光。如今,汤星月和林浩都是小镇里的大明星。汶川5.12大地震震中纪念馆回荡的背景音乐,就是由她演唱的《映秀花开了》。

映秀花开了

歌儿响起了

人间大爱的地方

洒满真情和阳光

特稿丨变迁,在温暖的目光里发生-信息快讯网

▲习近平在映秀镇场镇看望当地群众

2月12日上午,离开漩口中学遗址后,习近平来到位于映秀镇场镇的东莞大道。

特稿丨变迁,在温暖的目光里发生-信息快讯网

▲习近平在“茶祥子”制茶坊与店主蒋维明交流

在这里,习近平看望的第二户人家就是杨云刚一家。相隔十年,两双手又握在了一起。

地震之后,杨云刚和乡亲们先是到都江堰等地临时安置。2011年,也是在农历春节前夕,由广东东莞援建的新居在东莞大道两侧建成,杨云刚和乡亲们搬回了映秀。第二年,他利用一楼门面开起了饭店,取名博爱新村饭店,主要经营映秀农家特色菜品,家庭年纯收入能有15万元。

特稿丨变迁,在温暖的目光里发生-信息快讯网

▲习近平走进博爱新村饭店体验炸酥肉

汤星月也站在欢送总书记的人群中。如今,她父母在镇上经营着两家饭店,在镇上的酒吧也有股份。当年他们班44位同学只有11人幸存下来。每次回映秀,她都会去山中的公墓,看望她最要好的两姐妹郭睿、郭蓉和最喜欢她的音乐老师古雪岷。她大声告诉他们:2018年,会是她人生新的开始。在和汤星月握手时,习近平勉励她好好上学。

特稿丨变迁,在温暖的目光里发生-信息快讯网

▲习近平与映秀群众告别

十年间,习近平的足迹两次印在了映秀的土地。群山壁立,岷江奔流。一场地震改变了很多的面貌,但也留给中国和世界不变的启示:在世所罕见的挑战面前,中国人有着空前的凝聚力,中国制度有着巨大的优越性。

战旗村:一座乡村的嬗变

农历腊月二十七,习近平来到了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向全体村民和全国人民拜年。

特稿丨变迁,在温暖的目光里发生-信息快讯网

这是战旗村第一次为全国所瞩目,但在此之前的53年,战旗村一直在积蓄着力量。

2012年9月2日,被称为乡贤的赵仁春接到了编写战旗村村志的任务。盛世修史,但赵仁春翻出战旗村当年的家底却十分寒酸。1956年,战旗村的前身战旗大队成立,“当时分得三间猪圈房排列,一个木制文件柜,三把圈椅,还有7000元的债务”。

特稿丨变迁,在温暖的目光里发生-信息快讯网

▲战旗村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集中居住点和今天的新型社区

到赵仁春2013年12月村志完稿时,他自豪地写下这样的数据:2012年全村集体资产达231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达40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4538元。而到了2017年,村集体资产达4600万元,是5年前的一倍;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53元,是四川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倍。

特稿丨变迁,在温暖的目光里发生-信息快讯网

▲习近平考察的战旗村特色产业在线服务大厅内景

一个普通的村庄能有这样的变迁,是因为战旗村始终准确把握着脚下这片土地的脉动,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造福这片土地上的乡亲。

特稿丨变迁,在温暖的目光里发生-信息快讯网

▲习近平展示村里老师写的福字

村党总支书记高德敏向总书记报告,三年前,战旗村敲响了四川全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这一槌下来,全村收益超过700万元,收益分配由村民和集体按二八分,每位村民人均现金分红520元。引入的农业旅游项目今年4月就将开业,给村民带来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特稿丨变迁,在温暖的目光里发生-信息快讯网

▲习近平为战旗村新春送汤圆活动点赞

在村志的后记中,赵仁春这样写道,“党的农村政策的贯彻执行,一个有战斗力、新观念的支部是关键,战旗村的发展深刻地证明了这点”。

特稿丨变迁,在温暖的目光里发生-信息快讯网

▲战旗村1971年以来历届村支书

这一点也得到了习近平的首肯。他说,战旗村名副其实。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把乡村振兴这件事做好,继续走在前列。

特稿丨变迁,在温暖的目光里发生-信息快讯网

▲习近平与战旗村群众话别

变迁,源自基层的探索,也源自正确的领航。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战旗村,习近平这样为乡村振兴打call:“发展到任何时候,我们都还要有一个农村”,“我们不能说有一个繁荣的城市,还有一个落后的甚至衰落的乡村”。这样的话语,似隐隐春雷,正在催动中国农村新时代的春天。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