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梦想·新春走基层 | 江南水乡,“祝福”声中年味浓

2018-02-18信息快讯网

新时代新梦想·新春走基层 | 江南水乡,“祝福”声中年味浓-信息快讯网

▲作为非遗“祝福”的传承人,陈祖恩现在常常会主动向年轻人介绍“祝福”的来龙去脉。(除署名外,均受访者供图)

家乡的年俗,总是牵动着中华儿女关于生活的记忆和思念。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毗邻上海的浙江,就保留着许多个性十足又底蕴深厚的年俗。例如,湖州菱湖的“干鱼塘”、海宁硖石的“烧十庙香”、温州苍南的“拔五更”……在绍兴安昌古镇,有一项名为“祝福”的传统年俗更是被当地百姓视为春节前的“头等大事”。

在鲁迅笔下,“祝福”是这样的——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如今,虽然少了爆竹声,但小镇安昌浓郁的年味,依旧是吸引很多游客在冬日纷至沓来的重要因素。悠闲漫步在腊月里的安昌小镇,随处可见高挂的红灯笼和酱制品,还有那不停忙碌的原住民,这多少会让人回想起记忆中少时热闹的“年味”。沿着小河边走走,扯白糖、灌腊肠、社戏、祝福这些地地道道的“安昌风情”一个不少。游人看着稀奇,但“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的当地老百姓早已习以为常:“过年,本就该是这样忙忙碌碌、热热闹闹的。”

腊月里,家家户户忙“祝福”

陈祖恩家的房子,在安昌古镇算是有年头的了。这栋始建于光绪年间的木结构建筑,伴随着他从孩童一直到耄耋。今年,他家的祝福大典,定在了腊月二十六日晚上7点。这个“良辰吉时”,是陈祖恩根据自己的生辰八字测算出来的。通常,“祝福”都会在腊月二十四至腊月二十八日之间择时举行。从爷爷那辈起,陈祖恩了解、参与家里的“祝福”仪式,已有大半个世纪。对其中的门道,自然也是如数家珍。今年81岁的他,尽管已有些耳背,但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祝福”的传承人,给记者介绍起“祝福”的来龙去脉,依旧神采奕奕。

“‘祝福’大典源于元朝,用绍兴话说,又叫‘请大菩萨’或‘请祝福菩萨’。作为年终最为重要的岁时习俗,除了谢神祭祖,祝福更重在对来年幸福的祈求,是绍兴人一年中最为隆重的祭祀活动。我们家的‘祝福’就很讲究,这几十年,我一直沿用爷爷传下来的方法在做,每个步骤都不能少。只要每年腊月二十日一到,全家就会开始为‘祝福’而忙碌准备。”陈祖恩说。

首先是掸尘。按照民间的传统说法,菩萨不会进不洁之家。因此,在“祝福”之前,必须把家中的厅堂、祭桌、祭器等一并掸扫,保持清洁。陈祖恩用的掸尘帚,是他自己用竹梢扎起来的。他告诉记者,掸过尘后,掸尘帚其实还能派一次大用场,就是在“祝福”大典的送神环节,焚烧神祃时可用来垫底,届时一洒上酒,它就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如同鸣爆竹。

有首绍兴民谣这样唱道:“二十夜,连夜夜,点起红灯做绣鞋,绣鞋做好拜爷爷。爷爷伊话不用拜,只叫偌媳妇大娘强。”陈祖恩解释说,这说明绍兴妇女从腊月二十日起便非常忙碌,根本没有时间做大年初一要穿的新鞋,只能在晚上“挑灯夜战”。舂年糕、裹粽子这些“祝福”要用的必备物品都得在这段时间准备好。

紧接着,是腊月二十三的送灶。所谓送灶,是指“送灶司菩萨上天”。相传“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驻在每户人家的“监察员”,掌管着一家的祸福吉凶,而每年的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向玉帝汇报情况的日子。因此在“祝福”前夕,必须让“灶王爷”上天多说些好话,千万不能说坏话。为此,送灶之时,大家常常会准备上一盘麦芽糖(绍兴俗称“胶牙糖”),用来封住“灶王爷”的嘴。

再下来,便是绍兴家家户户年终最严肃也为最隆重的祝福仪式了。那天,陈祖恩和儿子早早便起床煮福礼。他家用的是“五牲福礼”,包括猪肉、鸡、鹅、鱼以及“民富”(乌贼干)。所有菜品清烧,不加任何佐料。煮好的福礼,陈祖恩将它们统一放在五只由爷爷那辈沿用至今的红漆木盘上,并小心翼翼地贴上红纸剪出的“福”字,摆放在按照木纹横向放置的祭桌中央。

祝福仪式开始时,必须先摆好碗、筷、酒盅,右边放“刀俎”,左边则放盐盘和炖熟禽血各一碟,盐盘内放2块豆腐干。福礼和神位、香烛的摆法有一定次序,最外面是神像,神像后依次是“三茶六酒”。“五牲福礼”端放在祭桌中央,还要放上糕点、干果、水果等。最靠里是“五祀”烛台。当天,陈家的祝福仪式由作为家长的陈祖恩主持。开始之后,大家都屏声敛气,以确保大菩萨在享用福礼时的绝对安静。因当地有“快菩萨,慢祖宗”的传统,在家中男丁按辈分大小依次向外拜祭一遍之后,便开始焚烧神祃、太锭及竹梢进行送神。

陈祖恩告诉记者,在完成祭神之后,他们会按照“横神直祖”的原则将祭桌调换方向,由之前的朝屋外祭拜变为朝屋内堂前祭拜。随后他会请出一幅幅祖上的照片或画像,并重新调整福礼位置,依次对祖上进行祭拜。整个祝福时间不超过一小时。接下来,便是关上大门,全家人一起围坐下来吃吃喝喝的“散福”团聚时刻。每个人喝上一盅散福酒,吃下一块散福糕,新的一年,也必将节节高。

按照旧时习俗,“祝福”本是极其严肃且私密之事,一律不邀请外人参加。但自从当上了“祝福”的非遗传承人,陈祖恩没少给外人介绍、演示祝福的过程。在他看来,即便祭祀是每家每户自己的事,但能够将祭祀活动融入到民俗活动之中,让游客亲身感受绍兴祝福大典的全过程,也不失为一个民俗传承的良策。“我的儿子现在还会祝福这一套,但到孙子这辈,恐怕就传不下去了。如果知道祝福的人越来越少,那用不了多久,大家就只能在博物馆看到相关介绍了。与其这样,倒不如与时俱进,多策划开展一些像腊月风情节这样的民俗节庆活动,只要能切实提升老百姓关注度和参与度,又何愁得不到有效保护?”陈祖恩说。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顾希佳,是知名的民俗学家。这几年,他曾多次到绍兴安昌,记录当地百姓的“祝福”习俗。在他看来,类似的传统文化不仅需要继承,更应迈出与时俱进,顺应时代进步的发展脚步:“很多地方,人们觉得过年氛围越来越淡,渴望恢复传统,但大家已经不记得传统是什么样的了,也不知道当地人以前是怎样过年的。即便操办了一些春节活动或表演,也大都流于表面。如果能找到一些民俗传承人,并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在他们帮助下,真正还原当地独具韵味的民俗活动,相信一定会受大众欢迎的。”

新时代新梦想·新春走基层 | 江南水乡,“祝福”声中年味浓-信息快讯网

镇边,回味家乡的味道

穗安客栈,是安昌古镇的第二家民宿。从年初试营业至今一个多月,客栈没打过什么广告,入住率却大大超乎老板的意料。慕名前来的客人,大多是冲着陈祖恩所说的腊月风情节而来。安昌古镇的腊月风情节,已举办到了第19届,和以往活动多集中在几天内有所不同,这次腊月风情节,几大主题活动的持续时间都拉长到了一个月。穗安客栈的工作人员周小青告诉记者,好几户住客家庭,在得知风情节活动已结束后,向他们提出想让孩子学习了解安昌年俗的愿望。于是客栈便出面联系了镇上几位有名的非遗民俗手艺人,组织孩子们一同观摩学习。

下午两点半,是约定的观摩时间。紧邻河边的“彭记扯白糖”摊位,已经被叽叽喳喳的孩子们围了个水泄不通。作为绍兴传统的地方小吃,扯白糖,又称麦芽糖,是用饴糖与白糖熔解后熬成拔丝状,然后趁糖还未硬化时拉扯做成的一种糖果。由于在糖中有着清淡而有鲜味的饴糖,因此甜而不腻,据说糖拉得越长越白越脆越漂亮,便预示着吃到的人生活甜甜蜜蜜,长长久久。

71岁的彭忠义不紧不慢地在锅里熬着糖水,丝毫不介意此起彼伏的童声:“怎么还不开始呀?”从熬制到冷却,又是二十多分钟光景流逝。站在寒风中的孩子们大多已变得焦躁不安,彭忠义这才亮出他的绝活。

临河的廊柱旁,大家纷纷举起手机对准了彭忠义。只见他将糖膏迅速甩到绑在廊柱一侧的木棍上,手握白糖,步伐进退有序,双手上下翻腾,随着不断的甩、拉,彭忠义手中的糖膏也由粗变细、由短变长、由黄变白。不过两三分钟,他便将白糖扯成了数十米长。随后,彭忠义动作麻利地用自制的铁片、锤子将它们敲成一块块糖块,传递给一旁的老伴儿装袋售卖。从烧水到做出成品,每次扯白糖都要消耗一个多小时,彭忠义告诉记者,这几年,随着安昌古镇游客越来越多,他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像这样一锅6斤的麦芽糖,他现在每天要做上七八锅,从去年9月底至今,他已经用完了整整40大袋一百斤的糖,若在以前,这是他想也不敢想的。

同样“不敢想”的,还有成永才家的腊肠生意。记者到访的当天上午,他刚在自家工厂的顶楼晒台上,新晒了四千斤腊肠。尽管当时快递物流都已停发,但来自周边的订单还是源源不断,为此成永才联系相熟的货运卡车司机,第一时间为江浙沪的顾客将晒好的腊肠送上门。

在安昌,腊肠是家家户户的节前必备。相传,安昌腊肠是明嘉靖年间一位大户人家的丫鬟所创。因为味道鲜香且易于保存,逐渐在镇上传播开来,成为了古镇居民每年必备的年货。“古时候,安昌师爷过完年外出时,也喜欢带上一些腊肠,以便在思乡时,吃上一些解解乡愁。”柯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雷向记者介绍。

腊月时节,但凡天气晴朗,枕河而居的当地百姓,便会从老房子里扛出一串串腊肠,甩挂在矮木梯支撑的竹竿上,密密麻麻地散列在小河边、铺子前……晒上个六七天,便能呈上每家每户年夜饭的餐桌了,一长串饱满的肉馅,寓意着“长久”和“团圆”。

事实上,灌腊肠又是最费工夫的。身为安昌香肠制作的非遗传承人,成永才灌了一辈子腊肠,从起初开饭店大受好评,到后来开厂生产腊肠依旧供不应求,靠的就是他们家祖传的“独门秘籍”:“你看着只是把调制好的肉料填进肠衣,但其实中间奥妙不少。比如含水量必须少,不能掺面粉,脂肪和瘦肉要按一定比例分配,切下的肉丁长宽不能超过2厘米等等。一般人能做9两的,用我们这套方法可能只能做6两。”成永才介绍道。

从小看着父亲灌腊肠长大的成诚,为了继承父业,甚至放弃了去城里当老师的机会。这几年,父女俩齐心协力,共同经营着安昌规模最大的腊肠厂——哈哈香肠食品厂。成诚告诉记者,为了打破“腊月吃腊肠”这一传统消费习惯,让安昌香肠走得更远,最近他们还开发出了可随身携带、开袋即食的“休闲香肠”:“这对防霉杀菌、包装袋易撕口等方面的研发要求就更高了,在腌渍咸度、肥瘦肉配比等方面也都要量身定做。”

新的一年,父女俩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让安昌香肠走向全国:“希望未来充满酱香味的安昌香肠,能像广式香肠、哈尔滨红肠一样,为全国人民广泛知晓。当然,这需要我们所有安昌人的一起努力才行。”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