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原子弹试验,他在距爆心7.2公里处拍下了蘑菇云

2018-02-22信息快讯网

中国首次原子弹试验,他在距爆心7.2公里处拍下了蘑菇云-信息快讯网

▲  1964年,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原子弹与氢弹研制成功对新中国意义重大,本文作者杨映梅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摄影师,亲历了当年试爆的拍摄工作,克服重重困难,才留下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影像。

旧机器中找到一台高速摄影机

1964年接受原子弹与氢弹试爆的拍摄任务时,非常神秘,去什么地方,拍什么东西,一概不知。作为军人,我们习惯了这种受命的方式,把它看得很平淡。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得知是拍大爆炸,只能在远处拍。带队的领导是摄影行家,他知道拍核爆炸会碰到很多难题,所以才向我们交了底。

得知这个消息,我们特别高兴,自豪之情难以言表。立下军令状后,大家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拍摄的准备工作中。身为八一厂的拍摄人员,部队所有的新武器、新装备都见过,拍过,而原子弹爆炸的拍摄对我们来说着实还是盲区。

据专家说,原子弹爆炸瞬间的闪光,能顶上千个太阳的亮度。为控制曝光问题,我们自制了一套深浅不同的阻光镜,并做了一系列试验,克服了胶片曝光的难题。

据传,美国拍第一次核试验,动用了上百台机器。我们家底薄,但薄有薄的办法。我们从已退役的陈旧机器中挑选了数台,最令人兴奋的是,找到了一台高速摄影机。经过改装、整修,并反复试验,高速摄影机的频率达到了每秒200格左右,总算符合了要求。经过拼凑,最后投入这次拍摄的机器有十多台。

进入核试验场(新疆罗布泊),我们被安排在核试验指挥机关的驻地720兵站。作为这次核试验的总指挥,总参副总参谋长张爱萍专门来我们帐篷嘘寒问暖,并对拍摄相关事宜做了安排和部署。

中国首次原子弹试验,他在距爆心7.2公里处拍下了蘑菇云-信息快讯网

用遥控方式拍爆炸

拍爆炸不能靠近,只能用遥控方式,我们事先将摄影机安装在选定的位置上,拍摄指令则由主控站统一下达。

在爆心附近的两个工号里,我们共安装了四台机器,高速摄影机也在其中,将四台机器做了分工,镜头焦距、光圈、频率做了统一的调整。胶片的感光度、镜头用的阻光镜和频率都是互相影响和制约的,不允许有半点差错。

临近试验时间,全军各科研单位在场区设置了各自的项目,其中有飞机、大炮、舰艇、坦克、车辆等,场面壮观,临战气氛浓厚。这个“露天展览会”是落实周总理“一次试验,全面收获”的指示而安排的。

清场的最后时刻,我们跟随基地司令员张蕴钰等来到铁塔下的控制室做最后的检查,室内不准外人进去。当首长从室内出来后,一扇厚实的大门徐徐关上,红底黄字的“响”字标语覆盖了整个门脸,极为醒目。事后得知,这是毛主席在一份请示报告中的批语,“原子弹是吓人的,不一定用。既然是吓人的,就早响”。

爆炸当天,对摄影人员的位置、任务做了分工,我的位置在720主控站外,距爆心7.2公里,主要负责拍蘑菇烟云。

耳朵里传来倒计时报数,我提前两秒打开机器,白光过后,露在外面的皮肤有很强的灼热感,几秒钟后,听到惊雷般的巨响。取景框中的火球不断变幻,翻滚升腾,逐渐形成了蘑菇烟云,景象蔚为壮观。随着图像的变化,我用变焦镜头不断切换景别。当烟云升到一定高度,我机器中的胶片也拍完了。

拍完爆炸后,一是要在第一时间进入沾染区,抢拍破坏的现场景象,如燃烧的帐篷房屋,掀翻的飞机、大炮、火车头等,如果回收前不拍,事后无法补救;二是要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将安装在机器里的胶片转移到安全区。

我带着胶片,搭乘张爱萍总指挥回京汇报的专机直飞北京。八一厂政委张景华亲自接机,将胶片火速运往早已准备就绪的洗印车间。在那里,张政委通宵坐镇现场。我紧盯着药槽中循环滚动的胶片,“啊!我看到成影的蘑菇烟云了!”大家都兴奋地围过来看。

总理到八一厂看样片

第一次核试验是在周总理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进行的。周总理非常关心拍摄的影片,多次催着要看片子。

1964年10月下旬的一天,周总理来到八一厂看样片。当他看到火球翻滚、蘑菇烟云升腾的镜头时,非常高兴,连声说“拍得好!拍得好!”并指示要很好地保管、使用这些资料,成立一个专门机构办这件事。

1964年11月2日,在送审对外宣传照片时,周总理亲自选了4张核试验的照片,并批示:“底片交八一厂,各洗大、中、小相片三套准备发表。11月15日,核试验的电影也要搞出来。”周总理非常重视保密问题,他提出见报的照片要不要露“根”?因为可以据此推断出相关参数。初稿出来后,周总理派专家到八一厂对镜头画面逐一审核,解说词也是总理审定的。新闻片公映后,引起强烈反响。

半年多后,又相继进行了飞机空投和火箭运载原子弹试验。这为我们增加了难度。在没有测量仪器的情况下,我们利用演练的机会,将靶标刻记在三脚架上,以这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完成了拍摄任务。

完成氢弹拍摄任务

第一颗氢弹试爆工作就快来临。对于拍摄核爆炸的宏观场面我们已有经验,但拍摄反映核武器杀伤威力的冲击波、光辐射等微观镜头,还有待突破。

为防止摄影胶片被射线照射,我们用小块铅砖,垒在机器周围,特别是靠爆心的一面,还在镜头前加了铅玻璃,并将外层垒上厚厚的沙袋,就像地堡。

小型摄影机是从废旧退役的大堆机器中挑出来的,这都是战争年代缴获的战利品,经过精心整修,都派上了用场。

拍氢弹仍以安装在工号中的机器为主,数量有所增加。根据以往的经验,以分段、接力的拍法,明确了每台机器的任务。拍火球仍然依靠高速摄影机,因为只有它才能满足视觉要求。

中国首次原子弹试验,他在距爆心7.2公里处拍下了蘑菇云-信息快讯网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这次拍摄收获颇丰,不同摄像机拍到了各具特色的画面,特别是高速机所拍镜头,那是肉眼看不到的。

火球、蘑菇烟云受到好评。地堡里的机器所拍镜头更受欢迎,让我们真实地看到冲击波摧毁飞机、舰船、大炮、坦克的过程,看到了光辐射过后帐篷燃烧、房屋夷为平地的实况。

还有一组画面证明地形、地物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如土坎上下、涵洞里外动物的对比图显示,暴露在外的受到严重伤害,而土坎下、涵洞里的动物都安然无恙。

另外,光辐射对物体颜色的效应对比,也说明深浅程度不同,受到的破坏也大不相同,特别是白色有明显的防护作用。

转自文史博览

朝鲜宣布成功试射新型洲际导弹 韩国举行导弹实弹演练回应朝方导弹试射
首度尝试在山水画中“搬来”工厂飞机乃至原子弹的伍蠡甫,对当下画坛有何启示
中国成功进行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
号外!中国首张飞机题材纪念券——C919大型客机首飞纪念券明日发行
中国是全球每天走路最多的国家,但多数人不知道,换种走法,得癌风险降一半!
文汇战略 | 马尔代夫爆发政治危机,中国无辜“躺枪”,印度的小动作值得警惕!
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20列装空军作战部队
冬奥会圣火在韩国平昌点燃,周洋成中国冬奥会历史上第二位女旗手
快开学了,和家长聊聊:教育改革要从家长教育开始!
武汉将打造全球首个无缝导航示范区,高精度室内定位导航技术有望大展拳脚
从《共产党宣言》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 写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之际
记忆丨《红海行动》里让中国人自豪的人民海军,当年是怎样成立的?
冬奥会 | 匈牙利首金中国制造:华裔兄弟东北特训,还有“抗韩英雄”女友
看够了搔首弄姿的明星?时装周上还有这些值得关注的中国面孔
左小青,演绎中国女性的坚毅果敢,电视剧《台湾往事》展现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感情
注意!2月26日起苏通大桥荷载试验期间双向封闭!所有车辆禁行!
中国移动发布5G试验计划,上海、广州、杭州、武汉、苏州5城率先启动5G试验 
黄渤读了一封写在香烟纸上的求救信,竟是钱学森当年回国的关键!它让中国拥有原子弹的时间提前了20年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