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句话,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这是当年美国政府无奈放行钱学森后,一位美国海军次长所发出的感慨。
说起钱学森先生的归国之路,可谓历尽坎坷。
但有谁会想到,最终促使美国政府放行的关键因素,竟是一张香烟盒纸!
近日,在央视《信·中国》节目中,黄渤作为嘉宾,重读了一封写在香烟纸上的求救信函。
这封钱学森写给父亲好友陈叔通的求救信函,却连一张像样的信纸都没有!
这其中到底藏着怎样的故事?又有着怎样的过往?
回国,钱学森心中最大的期盼
1911年12月生于上海的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科学家、两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他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和“火箭之王”。1934年,钱学森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1935年赴美留学。
10年后,钱学森成为当时一流的火箭专家。由于发表了“时速为一万公里的火箭已成为可能”的惊人火箭理论而誉满全球。这位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在“二战”期间,跟其导师冯卡门参与了当时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在美国是一个屈指可数的稀世之才。
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蒋英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商量着早日回国。但此时,美国却以种种借口阻扰钱学森回国。美国联邦调查局在1950年9月7日速捕了钱学森,关押半个月后于9月23日获释,但此后一直监视钱学森。
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曾恶狠狠地说:“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中国去!”
抄家、拘留、监视……没完没了的政治迫害接踵而来。在长达5年被软禁的日子里,钱学森和蒋英常常只能夫吹竹笛、妻弹吉他,以共同演奏古典室内音乐来排解寂寞与烦闷。
日子就这样过着,终于夫妇俩等来了一个契机。蒋英曾回忆:“1955年5月,这个时候,很巧,我打电话到‘中国城’买大白菜、粉丝,我让他们给我送来,美国的华侨就把菜给我送来了。这送菜的人就藏了一本《人民画报》在篮子底下,上面有一张照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的照片。仔细一看,发现毛主席身后站着我们的太老师陈叔通。我们激动极了,看到太老师站在毛主席的旁边,那我们的回国梦就可以实现了。”
▲钱学森与夫人蒋英
陈叔通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是钱学森和蒋英的杭州同乡,这位清末翰林是蒋英的父亲蒋百里与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的好友。1947年,蒋英和钱学森回国结婚时,也曾看望过陈叔通先生。
蒋英说:“陈叔通我们是很熟悉的,我们叫他太老师。我们得想办法跟他联系,给陈叔通先生写信,告诉他我们有国难归的困境,请求中国政府给予帮助。”
蒋英和钱学森经过了精心的考量。1955年6月15日,钱学森在家中事先写好草稿,然后端端正正地写下致陈叔通先生的信件。
为了确保能够寄出这封信,蒋英和钱学森连每一个细节都精心考虑:蒋英用左手写,模仿儿童的笔迹,在信封上写了妹妹的地址,联邦调查局并未认出蒋英的笔迹。
钱学森与蒋英当时并不知道陈叔通的通讯地址,只得先寄给在上海的钱父,请钱父代转。
然而倘若从美国寄给在上海的父亲,风险很大,因为联邦调查局会拆检钱学森的往来信件。于是夫妇俩想了个办法。钱学森将信件写好之后,装在信封里,并在信封上写了上海家中的地址。再将这封信夹在蒋英寄给妹妹的信中。蒋英的四妹蒋华当时侨居比利时,从美国寄往比利时的信,远没有寄往中国的信件那么容易引起关注。
蒋英请妹妹在收到这封信之后,从比利时再转寄到上海钱学森父亲家中。
避开联邦调查局特工的监视把信投进邮筒,也是重要的一环。蒋英想到,在比较远的街区有家大商场,里面有邮筒。
于是,钱学森和蒋英来到那家商场,钱学森在门口等待,蒋英进入商场。男人不进商场,这在美国很正常。如果有特工在后面跟踪,紧盯的当然是钱学森。蒋英走进商场,看到周围暂时无人注意她,就悄悄把信投进了商场里的邮筒中。
这封信就这样躲过了联邦调查局的监视,安全到达比利时。
蒋英回忆说:“我把我们的情况告诉在比利时的妹妹,请她跟中国政府联系,说我们想回国,替我们想想办法。我妹妹很聪明,知道这个事,赶快将这封信寄给钱学森的爸爸,他在上海。钱学森的爸爸赶快就把信寄给陈叔通,陈叔通收到信后又赶快将信转给周总理。”
漂洋过海而来的信件起了关键作用
1954年4月,在日内瓦会议上,美国请英国外交官出面与中国交涉,想要回因违反中国法律而被扣押在中国的美国人。周恩来总理于是做出决定:美国人既然请英国外交官与我们疏通关系,我们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把留在美国的一批留学生和科学家要回来。他拟了一份名单,上面就有钱学森。
然而,美国拒绝释放钱学森。正当周恩来为此焦急万分时,陈叔通收到了这封经过千山万水、辗转传递的信件。
陈叔通拆开一看,是一张香烟纸,信末的署名是“钱学森”。他心头一震,立即将情况汇报给了周恩来。
“这真是太好了,据此完全可以驳倒美国政府的谎言!”周恩来总理当即作出了周密部署。很快,这封信由外交部火速转给了正在日内瓦参加中美大使级会谈的王炳南。
周恩来通过密电告诉王炳南:“这封信很有价值。这是一个铁证,美国当局至今仍在阻挠中国平民归国。你要在谈判中,用这封信揭穿他们的谎言。”
1955年8月1日,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联合国大厦举行。会谈开始时美国大使约翰逊矢口否认美国政府扣留了任何中国公民。他宣称,美国政府在1955年4月就取消了扣留中国学者的法令,允许他们来去自由。当王炳南亮出了钱学森寄给陈叔通的信件,美国人哑口无言。
美国政府不得不批准钱学森回国的要求。1955年8月4日,钱学森收到了美国移民局允许他回国的通知。同年9月17日,他带着妻子蒋英和一双幼小的儿女,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踏上返回祖国的旅途。
由于钱学森的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研发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
如今当我们说起他的时候,
所有中国人都应该感谢他!
编辑:李晨琰
*本文综合自央视《信·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微信公众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