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丨五代教师七八人,在大中小学特殊教育讲台,他们的信条是:“上课就要上好”
▲祝玮妈妈谈洁玉(中)、祝玮(左)和妹妹
春节期间,在上海市长宁区延安实验初级中学英语教师祝玮家庭团聚的餐桌上,一家人聊的话题总是与课堂、学生相关。在学校里遇到了怎样的学生? 如何上好一堂课?全家人一边吃饭一边分享,乐此不疲。之所以有这样的共同语言,是因为这个“教育世家”五代人中都有为人师者。站在大学、中小学、特殊教育三尺讲台上的,不下七八人。
“上课就要上好”成了全家教师信奉的朴素信念。师道传承,素怀博爱,一家五代人不断钻研教学方法,以人格魅力影响着一批又一批学生。
曾祖父为私塾老师,教育之风延续至今
教化育人,是这个家庭延续至今的风气。这个家庭最早为人师者,可以追溯至祝玮的曾祖父祝纪常,他曾是私塾老师,后来担任苏州市吴县政府督学、苏民小学校长。
祝玮从小在上海成长,父母都在淮南做教师,祖父母将祝玮抚养成人。祖父祝总骏在不到30岁时,与朋友合伙创办苏州光华中学,后在华东纺织工学院(现东华大学)任教。祖母顾乃瑾是小学美术教师,祝玮至今还保留着祖母年轻时的四幅屏风刺绣“梅兰竹菊”。
“往来学生对祖父毕恭毕敬地问候,还有他伏案认真批改作业的情景,都成了我一辈子不可磨灭的回忆。”至今,校园依旧是祝玮最为深刻的童年印记。
1991年,祝玮从师范院校毕业后,也踏上了三尺讲台,这一坚守就是27年。每年,祝玮都会收到同样为师的父母送给她的礼物———有关教师的报道、相关论文的简报,寄托了父母对祝玮的深切期盼。
祝玮的母亲谈洁玉一生坚守讲台40年,曾先后担任淮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安徽现代工程信息技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父亲也做过一段时间教师,虽然后来走上了科研之路,但家里经常有他的学生上门问候。”祝玮说。
“上课就要上好,要有最好的教学效果”
“上课就要上好,要有最好的教学效果。”这是谈洁玉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这家人执教的信条。
祝总骏创办苏州光华中学之初,主张采用先读书后交费以及减免学费等方式,吸引生活贫困的学生来校学习。在华东纺织工学院任教时,他总是凌晨四点半起床备课,把与同学接触时记录下来的问题进行分析、推敲,然后针对不同学生制定每天的教学方案。
讲课重点突出、推论明确,使祝总骏在学生中获得了颇高威信。有同学说:“祝先生只要看我们的脸色,就知道我们什么地方不懂了。”
在担任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期间,谈洁玉还主讲应用化学、分析化学、心理学教育等课程。在祝玮看来,母亲做事认真、严于律己,备课时常常为一个知识点绞尽脑汁,同时又很谦虚,时常向祝玮请教英语单词等,还向身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小女儿请教电脑技术。
母亲的话,祝玮一直铭记心间。成为教师后,她一直坚持义务为学生查缺补漏。她会在周末骑车拿着小黑板赶到学校,在后面的小区花园给学困生上课,还会把家庭有困难的学生请到家里住上两个月。
“看似我付出了许多,其实学生回报我的更多。”祝玮说,看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她感到了教育所带来的简单幸福。
去年,祝玮的女儿顾妍蘋从盐城师范学院心理系毕业。受妈妈的影响,她最终选择到长宁区特殊职业技术学校任教,成了这个家庭的第五代教师。“以前逢年过节,妈妈带着学生外出活动,留我一人在家,我总是不理解。”顾妍蘋说,现在她也和妈妈一样,凡事第一时间会想到自己的学生,想着多给他们带去一点惊喜。
文:张鹏
责任编辑:顾军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