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流行认为中国人起源于非洲,“许昌人”表示不服!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来?”“要往哪里去?”,这些人类终极问题,困扰着古今中外不知多少人。
然而就在近日公布的“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再次把世人的关注点、兴奋点引入“许昌人”这个神秘领域。
或许能为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提供线索。
我们都知道,
炎黄部落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至5500年之间,
而“许昌人”生活在10.5万年至12.5万年之间。
▲“许昌人”发现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国家文物局考古领队李占扬研究员
记者就此专访了“许昌人”发现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国家文物局考古领队李占扬研究员,揭开“许昌人”的神秘面纱。
1961年出生的李占扬,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人。他主持的西峡盆地恐龙蛋化石发掘与研究,曾入选“1993年世界十大科技新闻”;他主持发掘的“许昌人”头骨化石,入选“200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月27日,他和团队对于“许昌人”的研究成果,又入选“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中国古人类源自非洲吗?
▲早期人类走出非洲示意图
2007年,“许昌人1号头骨”在李占扬主持发掘的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被首次发现,从此这项研究就受到学术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有学者称,这一发现挑战了学术界流行的“中国现代人源自非洲”的说法。
▲“许昌人”2号头骨出土原址
去年,以李占扬为第一作者的“许昌人”研究论文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展示了“许昌人”是中国古人类和尼安德特人交流并向现代人过渡的证据,为中国境内古人类连续演化的证据链又增添了非常关键的一环。
▲许昌1号头骨化石碎片及头骨化石的3D虚拟复原
“‘许昌人’的出现,告诉我们东亚的人类进化可能比之前人们所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甚至可能存在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演化模式。”李占扬向记者解释,“许昌人”头骨化石同以往发现的其他人类化石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已经构成了一个新的人种的要素。“所以我们说,‘许昌人’是中国古人类连续进化的,不是外来的,并有与欧洲人种交流的证据,这就支持了现代人多地起源说,而排斥了非洲单一起源说。”
“许昌人”与“炎黄子孙”有关系吗?
▲许昌人头骨顶面观及其与直立人、早期现代人对比
众所周知,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许昌人”的发现也因而引起了很多人的联想:“许昌人”与“炎黄子孙”概念之间是否存在着直接联系?
“虽然这个想法很吸引人们的兴趣,但是目前并没有证据支持这二者之间存在关联。”李占扬解释,“炎黄部落和‘许昌人’二者相距时间太远。”
▲细石器文化遗存“石叶”
▲许昌人
“而且,‘许昌人’之后,这一地区又进入了一个文化上的空白期,到距今1.35万年,才有新的人群到来,这就是灵井许昌人遗址第5层的细石器文化。”李占扬说,细石器文化是外来的,不排除从非洲经欧洲、西伯利亚,再从华北北部传过来。“大约距今一万年左右,随着全球气候转暖,这些使用细石器的猎人消失了。所以‘许昌人’和后来的人群例如传说中的炎黄部落连不上。我们还不能说‘许昌人’就是我们今天华北现代人的直接祖先,但有过渡迹象,我们在考古中也致力于寻找‘许昌人’与今天华北地区现代人之间的链条。”
“许昌人”研究还会带来怎样的惊喜?
▲2007年“许昌人”1号头骨顶骨出土原貌
对于“许昌人”的研究已经产出了众多突破性成果,后续是否还会有更重要的发现?
“许昌人化石的研究结果发表,只是完成多项前沿课题的一小部分。”李占扬介绍说,河南省东亚现代人起源国际联合实验室已在河南省科技厅支持下设立,李占扬作为实验室负责人,本着“开门研究、合作共赢”的思路,已经组织了若干个国际团队进行联合攻关。
为了验证和解决许昌人遗址发掘中的一些疑惑,2017年,李占扬带领中国第一支现代人起源考古队赴肯尼亚考古发掘,正式加入了在非洲探索人类起源的“国际考古俱乐部”。
“中国学者走出国门开展考古工作,是整个国家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李占扬表示,这种以中国考古学者为主体,以长期课题为导向的出国考古工作,正逐渐成为中国考古的新常态。
李占扬告诉记者,如果把“中国改写人类的演化历史”假设为一本书的题目,“许昌人”现在的成果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章节或片断。
编辑制作:顾军
责任编辑:唐闻佳
综合自科技日报、河南日报、凤凰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