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恩来总理在一个世纪前就能有如此远见卓识,确实让人敬佩。真理是永恒的,百年前的“兴海军,强中华”之论于今日之世界依然适用。美军敢肆意畅游于我南海,日军敢于占领我钓鱼岛,均是见我海军势微而步步进犯。诚然,近年来,我国的军事力量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问题依然存在——装备的次一流、操作和战术水平的明显落后都使我国难于世界一流海军强国抗衡。不否认进步,但更应看到不足。不要被盲目的自信蒙蔽双眼,不要被过分的“爱国”情怀冲昏了头脑,在中华民族的复兴道路上,更应当积蓄力量,加强海军力量的建设,才能摆脱外媒口中“穿着短裤的世界强国”之称号,才能不辜负周总理的期许。(高一5班 郭泽宇)
2、读罢全文,为文中展现出的真知灼见所折服,亦惊叹于周恩来于17岁便能有如此见解。立论乃非常,文采亦斐然。即使是今人,也未必会有如此清明犀利的眼光,更何况是百年前,中国正处动荡混乱之中,尚是民智未开的时代。周恩来作为一个少年,放眼世界强国、评析海陆军之意义、陈述国之弊病与挫败、为海军建设谋划方略、与文尾疾呼传达出的恳切之情,无不令人动容敬佩。在那个时代,得有周恩来这般的少年,是中国之幸事,而中国之崛起亦可由他们身上看到光亮与希望啊。
斗胆指出论述的略有不足之处,若有不当,深表歉意。文章对于国力的论述止于军力(以海军为主),此乃表面。如果能对国家体制稍提一二,或许能使论述更完善而全面。最后,再次致以敬意。我们作为当今的少年人,也当学习少年周恩来的精神,学习那一颗赤诚正直之心,为祖国之繁盛,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高二4班 陈奕琳)
▲《敬业》第2期封面
评《诚能动物论》
3、譬如《礼记》之中所描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脩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与,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唯有抛却私心,弃绝私利,强不执弱,众不劫寡,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如此纷争方息,人心方定,而国家安定,国际和平。“发于言,著于行,无丝毫假借,无智利相扰。一人行之,而众人服之;一国守之,而万邦协之。若是则虚诈绝,诳伪逃,无人我之分,鲜名利之见,相跻于大同之境;种界破,国界灭,相趋于和平之途;利私之竞争消,真我之面目见。”如此明者不以智胜,暗者不以愚败,弱者不以迫畏,强者不以力尽。而当世之人如阮籍《大人先生传》中描述:“造音以乱声,作色以诡形,外易其貌,内隐其情。怀欲以求多,诈伪以要名;君立而虐兴,臣设而贼生。坐制礼法,束缚下民。欺愚诳拙,藏智自神。强者睽视而凌暴,弱者憔悴而事人。假廉而成贪,内险而外仁,罪至不悔过,幸遇则自矜。驰此以奏除,故循滞而不振。”表里不一,虚情诈伪,又何其使人愤恨无奈。洋洒千文,唯勉励人人待人以诚,则天下方能跻于大同。(高一5班 单书晴)
4、读罢周恩来18岁时所作《诚能动物论》,心中感慨良多。且不说其扎实的语言功底与清晰的行文思路,他那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便已超越了一干同龄人。试问,当今社会以“将来出而任国事,整社会”为目的的青年学子能有几何?
退一步而言。若说他这份一心为公、心系苍生的胸怀是环境造就、时局所迫,那么更令我惊叹的,便是他洞悉时事的独到的眼光。“三子之以诚名,非三子之力,众人之功也。”
与他人千篇一律的对孔子、耶稣与释迦牟尼的赞颂不同,18岁的周恩来不做盲目的崇拜,将一切的根本归结于众人的功劳。这也暗合了社会、国家的治理原则:一个人的想法与力量是单薄的,想要做成大事,必须借助与听取民众的力量。他站在思维的高处,静静地书写着振聋发聩的篇章。 (高二4班 朱亦清)
5、我赞佩于马克思17岁所作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它把目光投射到“为人类福利而劳动”,体现了一个青年人顶天立地的气概。同样地,周恩来总理18岁的文言论说文《诚能动物论》,其说理的严密、批判的犀利、意志的坚定也令人叹服。周总理,这名南开中学的普通学生,学问敦厚,用古代东方的语言阐述自己对世界三大信仰的理解;针砭时弊,列举古今中外的事例名言,指出“秉天道,尽人事”的重要性和人民群众的巨大作用;笃守矢志,表达了自己用可贵的真诚坦坦荡荡做人、做事、报国的胸怀。
历史在前进,青春的活力只会一代代接替而不会丧失。18岁的周总理具有的品质与现代的优秀青年具备的品质是一致的。而我们的条件更加优越,舞台更加宽广,不如立定一个“诚”字,为个人的理想奋斗,也为社会的发展奉献——正如同周总理后来正是以这样的理想与品格接触马克思主义,并为之奋斗到共和国之星冉冉升起的时刻。(高二5班 张家诚)
▲《周恩来青少年论说文集》英、日、法文版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评《本校开演讲大会说》
6、风俗之厚薄在于人心,人心之转移在于教育,而言语可以动人,使“聆者和其声,而鸣之国家之盛也”,就这样周恩来先生巧妙地将“言语”与“教育”联系在一起。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少年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的主体,可以看出“为中华崛起的读书”的周恩来先生无论何时都是将民族、国家放在心中,无时无刻不在以言语动人!言语,是一条坚韧的纽带,建立了一个个独立个体精神上的联系,跨越百年时空,依然能触摸到那颗热忱的赤子之心;言语,是连绵浑厚的钟声,念念不忘,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唤醒,更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共鸣!教育的目的绝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由他及我,由我及他:在用心地倾听另一个生命形态、内涵与质量的过程中,去反观自身,认识、塑造自我的生命。在自我修养的过程中,不把视野局限于我这个渺小的个体,洞今日之国家,引拯危为己责。愿我们在被言语所动,被唤醒,与共鸣之际,亦能动人!(高一5班 徐诺)
7、读罢一百年前,风华正茂的青年周恩来的作文,他对“本校开演说大会”之说,本身就是一篇言之有据、言之有理的精彩演讲稿。他作文中提及的观点,也让我陷入了思考。演说作为表达的媒介,并不是指“能够迅速反应,对答如流却冠冕堂皇的说辞”,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自我批判,自我反驳后形成的,传递着人的思想。政治家通过演说获得百姓支持,企业家通过演说吸引潜在客户,文学家通过演说阐述文字所不能及……而为人师者,更是用或优美或严谨的语言诠释贤人哲言和先进的科学理念,在言传身教中探讨诗史时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子的思维模式与价值观,激发他们心中的理想抱负。
短短一篇作文,已能显示出当年与我们同龄的作者卓尔不群的才华和广阔的胸怀。当然,读了这篇作文,也再次让我深刻理解“学而不思则罔”的道理。(高二5班 王羽晨)
▲《周恩来南开中学岁月》,天津南开中学编著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年1月出版 ,售价68元;《周恩来南开中学论说文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 天津南开中学联合编译 ,人民出版社 2014年出版
相关链接:
赵启正:中学生周恩来在1915年提出的“海军强国”梦是怎样的构想?
文:周恩来、曹二学生
图:周恩来相关照片由天津南开中学提供
编辑制作:袁琭璐
责任编辑:李念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