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解读:这首诗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这天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阗,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
《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出自明朝宫廷画师之手。描绘明代宫廷模仿民间习俗放爆竹、闹花灯、看杂剧的情景。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解读:这首诗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前三句描写繁花似锦、灯火辉映的场景,对仗工整,修辞绮丽:“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说的是绚丽多彩的元宵灯火,远观如同银河的星辰落入凡尘,近看仿佛明月低悬、倚靠在楼边。最后一句,则写美丽姑娘的欢声笑语,为这元宵美景更添光彩。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解读:去年元宵夜,我与佳人相约于黄昏之后。今年元宵夜,明月与花灯依旧,但物是人非,只能泪满春衫。今昔对照,由欢愉转入忧伤,情绪的大起大落间突出了作者对旧日恋人的深情。语言平淡质朴却又意味隽永,因此广为流传。关于这首词的作者,还有一说为朱淑真。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解读:这首词的最后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因为王国维的“境界说”而广为人知。但这点睛之句,需要前面的铺陈,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阕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阕着意描写主人公在莺莺燕燕的如云美女之中寻觅,终于在热闹喧嚣之外,找到了那位与众不同的孤高女子。当时,辛弃疾有感于南宋国势日衰,却终日沉湎于歌舞享乐。词中所写的那位在“灯火阑珊处”的女子,也是词人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自况。
《永遇乐·落日熔金》
【宋】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解读:这首词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对比,抒写离乱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怀。上阕从眼前景物抒写心境。下阕从今昔对比中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沉痛悲苦的心
情。全词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感情深沉、真挚。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
《蝶恋花·密州上元》
【宋】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解读:上阕描写杭州元宵的繁华景致。下阕一句“寂寞山城人老也”,从前面“钱塘三五夜”的一片热闹景象陡然一转,衬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这里连年蝗旱,民不聊生,令词人满怀忧虑。结句“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不但写出了密州气候的寒冷,而且也让人感觉到环境的空旷苍凉。全词用粗笔勾勒的手法,抓住杭州、密州气候、地理、风俗等方面各自的特点,描绘了杭州上元和密州上元节的不同景象,流露了作者对杭州的思念和初来密州时的寂寞心情。
明朝的《上元灯彩图》(局部)。描绘了明朝中晚期的南京地区,元宵节期间的街市景致。
制作编辑:钱好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