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还要等多久?刘慈欣作品《流浪地球》将于先于今年上映
外骨骼,中国航天,奥巴马,最近发布的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预告片集中的这些元素,似乎在标榜自己是一部硬科幻大片。
《三体》电影版迟迟没有动静,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流浪地球》将于今年上映。
一直以来自称刘慈欣粉丝的奥巴马,出现在在了预告片中,做着跟“流浪地球”计划相关的演讲。
原著小说是大刘早期作品,大意是太阳即将毁灭,地球逃脱计划开始实施。然而人类所能制造的普通尺寸人造环境,都无法承受漫长的逃脱之旅。所以只得在地球的一侧安装上巨大的地球发动机,将整个巨大地球环境圈化为的移民方舟,以此逃离太阳系。
2008年,这篇小说就被收录在刘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说集,近年来随着他在国际上知名度的走高,《流浪地球》的英译本等开始进入海外主流市场。
【小说中,有非常多宏大的场景】
比如,地球上的推进器喷口:
我们的汽车终于登上了顶峰,喷口就在我们头顶上。由于光柱的直径太大,我们现在抬头看到的是一堵发着蓝光的等离子体巨墙,这巨墙向上伸延到无限高处。这时,我突然想起不久前的一堂哲学课,那个憔悴的老师给我们出了一个谜语。
“你在平原上走着走着,突然迎面遇到一堵墙”这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这墙是什么?"
我打了一个寒战,接着把这个谜语告诉了身边的小星老师。她想了好大一会儿,困惑地摇摇头。我把嘴凑到她耳边,把那个可怕的谜底告诉她。
死亡。
她默默地看了我几秒钟,突然把我紧紧地抱在怀里。我从她的肩上极目望去,迷蒙的大地上,耸立着一片金属的巨峰,从我们周围一直延伸到地平线。巨峰吐出的光柱,如一片倾斜的宇宙森林,刺破我们的摇摇欲坠的天空。
比如,陌生的地貌和遥远的目标:
我们的船继续航行,到了地球黑夜的部分,在这里,阳光和地球发动机的光柱都照不到,在大西洋清凉的海风中,我们这些孩子第一次看到了星空。天啊,那是怎样的景象啊,美得让我们心醉。小星老师一手搂着我们,一手指着星空,看,孩子们,那就是半人马座,那就是比邻星,那就是我们的新家!说完她哭了起来,我们也都跟着哭了,周围的水手和船长,这些铁打的汉子也流下了眼泪。所有的人都用泪眼探望着老师指的方向,星空在泪水中扭曲抖动,惟有那个星星是不动的,那是黑夜大海狂浪中远方陆地的灯塔,那是冰雪荒原中快要冻死的孤独旅人前方隐现的火光,那是我们心中的太阳,是人类在未来一百代人的苦海中惟一的希望和支撑……
比如,人的孤独:
在我眼中,世界就是由广阔的星空和向四面无限延伸的冰原组成的,这冰原似乎一直延伸到宇宙的尽头,或者它本身就是宇宙的尽头。而在无限的星空和无限的冰原组成的宇宙中,只有我一个人!雪崩般的孤独感压倒了我,我想哭。我拼命地赶路,名次已无关紧要,只是为了在这可怕的孤独感杀死我之前尽早地摆脱它,而那想像中的彼岸似乎根本就不存在。
纵观国产科幻电影的发展,从早年《珊瑚岛上的死光》到《霹雳贝贝》《大气层消失》,再到近几年的《长江七号》《机器侠》《未来警察》等,产量确实寥若星辰。业内人士表示,科幻电影的制作,不仅需要作者理解科学观念,而且需要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更需要电影制作者通过影像来展示这些观念和技术。而中国科幻电影目前在拍摄经验、资金来源和观众基础上都与国外差距巨大。
【举例说明硬派科幻】
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曾说,严肃科幻小说是一种关于科学未来和科学家未来的小说,即“硬派科幻”。
严肃的科幻小说,其中对未来科学的有关描写是在当今现实科学的基础上推想出来的。这种推想有可能在将来实现,也有可能不能实现,因此不能简单地把这种推想看成是现实的科学。不过符合科学精神的大胆推想,却为科学发展提供催化作用。
《月球殖民地小说》
发表:1904年,《小说林》
作者:荒江钓叟
简介:中国最早的科幻小说
发表的35回达13万字,但并未写完。描写了湖南人龙孟华参与反清革命流亡海外。友人玉太朗发明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飞艇,载着他在世界各地寻找失散的妻子。文中有一些来源不明的人,驾驶着远远超过人类科技水平的气球飞临海岛。故事中暗示他们来自月球,而龙孟华的妻子也在那里。
点评:受法国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影响明显。却是一部地地道道的中国科幻小说——从内容到形式。极好地把章回小说的形式和科幻小说的内核结合起来,毫无生硬勉强之处。
《飞向人马座》
发表:1978年
作者:郑文光
简介: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
宇航基地遭到恐怖分子的偷袭,“东方号”意外地升上了天空,并以每秒4万公里的速度向人马座飞去。糟糕的是,飞船上载的是3个未经风雨的年轻人。更令人担忧的是,飞船上的燃料就要用完了,这意味着他们将离开地球,在空间永远地流浪,直至贮藏的食物都消耗完毕。
点评:以科幻小说的形式,介绍了宇宙论、恒星演化、黑洞、高能物理、宇航技术等观念。尽管限于创作时的科学技术水平,阐述存在一些错误和偏差。但是这幅用文字展开的壮丽的星空探险画卷,已经将中国读者带入“大宇航时代”。
《珊瑚岛上的死光》
发表:1978年,《人民文学》
作者:童恩正
简介:曾被改编为国内首部具有科幻色彩的电影
故事围绕保卫和掠夺“高效激光科技成果”展开,用重彩浓笔描绘了科学领域内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塑造了赵谦和马太两位华裔科学家的形象,歌颂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
点评:《珊瑚岛上的死光》1980年被搬上银幕,成为我国电影创作的一次科幻尝试。片尾核爆炸产生的蘑菇云,是往清水里倒黄泥汤,再把镜头翻转,用黄泥扩散的镜像模拟爆炸。
《大气层消失》
上映:1990年
编导:冯小宁
简介:以儿童电影呈现的科幻作品
一起列车劫持案,造成三节黄色罐车的剧毒品泄漏,“烧穿”了某地区上空的大气臭氧层。一个男孩忽然发现自己能听懂动物语言,他的大白猫告诉他这个可怕的消息,但当男孩告诉人们时,却没人相信。
点评:从拿下“金鸡奖”导演特别奖以及“铜牛奖(儿童电影)”最佳影片奖,就不难看出当时科幻作品还必须搭上儿童电影,才能名正言顺。不过,后来国产科幻电影基本停滞,儿童电影这趟顺风车自己也基本停开。
作者:王磊
编辑: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