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刀未老

2018-03-28信息快讯网

宝刀未老-信息快讯网

上海昆剧团建团四十周年,邀请我去参加纪念活动,主要是在研讨会上发言,附带观赏晚上在上海大剧院的昆曲演出。研讨会上学者专家各抒己见,固然精彩中肯,甚至有独到之处,都在预料之内,掌声也都“发乎情而止乎礼”。接着两个晚上的传统折子戏演出,却精彩万分,演员在台上忘情投入,像苏轼写《百步洪》进入的创作状态:“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观众则在台下恣情叫喊,全都变成了疯子加傻子,鼓掌的鼓掌,喝彩的喝彩,整个剧院翻腾起来,几乎掀翻了屋顶,让纪念活动达到了高潮。

上海昆剧团建团四十年,是按照七十年代末重新正式组团来算的。剧团的主要演员却都来自所谓“昆大班”是1954年华东戏曲研究院昆曲演员训练班招收的第一届学生,经过传字辈老艺人与俞振飞的精心培育,受过严格科班训练,迄今已经从艺六十多年,在舞台上涌现了一批昆曲表演艺术家,像我们耳熟能详的蔡正仁(小生)、计镇华(老生)、岳美缇(女小生)、方洋(净角)、张铭荣(武丑)、刘异龙(文丑)、华文漪(闺门旦)、梁谷音(全能旦角)、张洵澎(闺门旦)、王芝泉(武旦)、张静娴(昆二班闺门旦)。这次纪念活动演出,年纪超过七十五岁的爷爷奶奶演员们,个个宝刀未老,粉墨登场,使出浑身解数,在舞台上精神抖擞,声情并茂,唱作俱佳,让我们沐浴在天籁之中,体会传统四功五法炉火纯青的阐释,感受文化审美的最高境界,实在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坐在我旁边的朋友由衷感叹,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我也暗自庆幸,从香港专程飞来上海,当了一次超级戏迷,用现代年轻人的说法就是,连上帝也疯狂,也难怪观众的彩声有如奔腾的海啸。

两晚的经典折子戏,除了上昆的《琵琶记·吃糠遗嘱》(梁谷音、计镇华、张铭荣)、《绣襦记·教歌》(张铭荣、汤建华)、《蝴蝶梦·说亲》(梁谷音、刘异龙)、《占花魁·受吐》(岳美缇、张静娴)之外,还有其他昆曲院团前来助兴,演出了《虎囊弹·醉打山门》(湘昆)、《紫钗记·折柳阳关》(苏昆)、《铁冠图·刺虎》(北昆)、《西厢记·游殿》(江苏省昆)、《西园记·夜祭》(浙昆汪世瑜)、《牡丹亭·幽媾》(昆山当代昆院)、《荆钗记·见娘》(永嘉昆),也都赏心悦目,让人感到昆曲艺术发展到了二十一世纪,居然是老树逢春,如此的花团锦簇。

演出特别出彩,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计镇华与张铭荣,姜是老的辣,演技精湛不说,那份在舞台上“不疯魔不成活”的拼命精神,实在令我感动。计镇华演的蔡公,巍巍颤颤的动作,配合他苍劲的嗓音,给人一种悲壮凄凉之感,不由想起杜甫写“岁暮阴阳催短景”,感慨天地无情,使得人世苍凉,情何以堪:“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计镇华演蔡公给赵五娘下跪那一场,双袖向身后一甩,扑通一声,双膝跪倒在地,真把我吓了一跳,泪水也不禁夺眶而出,深感世情悲怆,人生刍狗,昊天无极。张铭荣演蔡婆,绝招是噎死在椅凳上,突然摔了个僵尸,直挺挺躺在舞台上。好的戏曲演员摔僵尸不稀奇,七十七岁的张铭荣摔得这么干净利落,摔得如此边式漂亮,真是宝刀回火还淬砺,令人动容,令人深感震撼。他在《教歌》一折中饰演苏州阿大,装扮成猴狲演戏,滑稽突梯不说,居然还要跳圈,从仅容身躯大小的圆圈中一跃而过,像小青年翻筋斗那样,来了个虎跳,引起了雷动的掌声与欢呼。

观赏之余,朋友们都感到心情复杂,说这是广陵绝响了。当然希望还有下次,还能看到这样震撼人心的演出,但又觉得,他们这种为艺术而疯魔的表演,应该到此为止,应该归隐回家,颐养天年了。我们见证了昆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感恩,感谢上天没让传统泯灭,感谢文化得以传承,感谢所有的昆曲人为艺术奉献终身。

文: 郑培凯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