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夜光遥感成果被联合国机构引用
▲2015年3月也门内战爆发前夜间灯光图。
▲2018年2月也门内战爆发3年后的夜间灯光图。
4月3日,由联合国、瑞典政府和瑞士政府共同主办的“也门人道主义响应行动高级别认捐会议”(2018 Yemen High-Level Pledging Event)在瑞士日内瓦举行。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研究团队在夜光遥感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为该会议参与方提供咨询和服务。
2015年,武大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德仁院士研究团队用遥感技术评估叙利亚内战,成果曾被全球600家媒体报道,并在联合国安理会7418次会议上被联合国副秘书长宣读。此后,研究团队在对于伊拉克等其他热点区域也开展了夜光遥感分析,获取了境外热点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动态信息。
李德仁院士研究团队李熙副教授4月10日介绍,今年3月,本次会议的参与方之—、总部位于瑞士的全球非政府组织“关怀国际”(CARE International),联系该团队,希望团队利用夜光遥感分析也门人道主义危机,帮助会议各参与方清晰了解也门局势。
利用夜光遥感大数据,李德仁院士团队对也门内战导致的人道主义危机进行了时空数据挖掘。研究成果通过非政府组织“关怀国际”发布后,被多家国际媒体报道。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UNOCHA)新闻网站ReliefWeb引用,中文译文如下:“在三年的残酷冲突后,也门人民只剩下了疾病、饥饿与黑暗,这警醒了国际援助机构‘关怀国际’。一项由武汉大学李熙(副)教授和李德仁教授开展的卫星影像分析表明,随着冲突升级,也门失去了超过一半的城市电力供应。相比于战前,21个省中有12个省失去了70%以上的电力供应,部分省份甚至失去95%的电力供应。”
武大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致力于利用夜光遥感技术开展全球社会经济分析研究,他们利用夜光影像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宏观经济走势,发现了中国夜光总量在近20年来超越俄罗斯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第一名,而“一带一路”夜光的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证明了中国和东南亚经济的快速崛起,这些成果为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他们利用夜光遥感技术研究中国区域经济近五年来的发展状况,发现中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度在降低,证明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成效显著,2017年12月18日被新闻联播报道。
由李德仁院士领衔研发的科学实验卫星“珞珈一号”01星将在今年6月发射,卫星搭载了高灵敏度夜光相机,其精度将达到地面分辨率130米,
“夜间可看见长江上所有亮灯的大桥,获取精度高于当前美国卫星的夜景图片。”李熙副教授介绍,该卫星还将搭载导航增强载荷,用于开展低轨卫星增强“北斗”等高轨导航卫星试验。
文:报驻湖北记者钱忠军 通讯员 蔡列飞
图:李熙 供稿
编辑:范菁
责任编辑 :叶志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