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编瞎话速成指南”走红,当代艺术绝不应该是故弄玄虚

2018-04-11信息快讯网

“当代艺术编瞎话速成指南”走红,当代艺术绝不应该是故弄玄虚-信息快讯网

一部戏谑而成的“当代艺术编瞎话速成指南”,不意间点出了当代艺术圈某些“皇帝的新衣”,这恐怕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

“指南”作者娄良戏称,读完这份指南,“您就可以摇身一变,跻身新一代前卫艺术行业从业者”。在当代艺术正越来越成为圈里人游戏的当下,“指南”却被跨界疯转,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在专家学者看来,戏谑之作所揭示的真相,其实应当被认真对待。

故弄玄虚,可谓当代艺术圈某些现状的写照

表面上看,“指南”是在对当代艺术评论的话语体系进行调侃。这份指南分“基础词汇”和“进阶语法”两大部分。“基础词汇”部分俨然一本词典,一头是当代艺术语境下看得人一头雾水的“术语”堆叠,一头是生活中的日常词汇。如:“非现场”意味着“不在那儿”,“趋向性”意味着“像”———总之,偏不好好说话,要的就是让人“不明觉厉”。“进阶语法”归纳出的当代艺术圈说话“套路”,就更加“实用”了。像是“创造并不存在的词汇”“尽量使用错误语法”,稍加领悟,不愁忽悠不到人。

尽管作者在文末郑重声明“本指南内容皆为调侃,不可当真,艺术本身应用严肃态度来对待”,大伙儿却都心领神会了。故弄玄虚,装腔作势,不正是当代艺术评论语境的某种写照? 不信,随便转上几个当代艺术展览,翻开几本当代艺术图册,如此“不好好说话”俯拾皆是。让人看得懂、看得有感触的优质艺术评论,真就提着灯笼也难找。

“当代艺术编瞎话速成指南”走红,当代艺术绝不应该是故弄玄虚-信息快讯网

往深里想,“指南”实际上撕开的“画皮”,直指当代艺术创作本身。艺术创作,本该在直觉的指引之下,表达出艺术家内在的思想、情感和当下的心理状态,需要的是“真”。“指南”所揭示的,恰恰与此相反,是艺术中的“假”。

不妨让我们先来看看,今天的当代艺术评论与创作,建立起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联系。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当下的艺术圈里,评论与创作“合谋”。很多时候,评论家不是从作品中看出艺术家表达了什么,而是听艺术家说,作品是什么意思,然后再添油加醋,照着“指南”所揭示的路子走,将贫乏的意思包装出“高大上”的形象。

说到底,多少“不好好说话”,掩饰了原本羸弱的创作本身。

当代艺术就要不知所云?这真的只是误解

当下的当代艺术作品,之所以频频玩起各种云山雾罩的玄乎概念,在德里达、卢曼之类哲学家构筑的视觉艺术理论丛林里兜圈子,正在于内在精神“贫血”。难怪有人打趣道,今天的当代艺术从业者,简直都是“哲学家”!作品越是贫乏,阐释越是玄———似乎全靠唬人的口气撑着。为了忽悠,最终当代艺术行业从业者们编造出一套不说“人话”的话语体系。

而事实上呢? 不知所云就是当代艺术?当代艺术就是要不知所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高建平告诉记者,这些真的都是误解。“当代艺术是在现代艺术的基础上历史地形成的,背后有历史、文化的背景。其中既包括抽象艺术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也有对艺术体制的反叛。”他特别强调,“当代艺术是多种多样的,泥沙俱下。而且到了当代艺术阶段,不再具有古典的精品意识。对它的评价,与古典式的对精品的追求不同。我个人倾向于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们,看它们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代表性,而并非依照某种审美的标准。”

“当代艺术编瞎话速成指南”走红,当代艺术绝不应该是故弄玄虚-信息快讯网

“指南”暴露出的,又何尝不是公共艺术教育的缺席?的确,当代艺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观念。它的好与坏,与有没有精湛的技艺、有序的美感已经关系不大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仅凭忽悠就足以走天下。

高建平指出,当代艺术只认观念上的第一次。它们得到认可的核心价值,总是先锋的精神———探索新的领域,或者给人新的思考。不少赫赫有名的艺术家拒绝阐释创作理念,甚至干脆不为作品取名,想让人正视的,正是初次与作品相对时的情绪反应———错愕、愤怒甚至大叫,震惊过去之后,有没有什么在你心里留下。领悟抽象艺术大师马克·罗斯科极简的色块画,诀窍仅仅是———站在作品面前。这些由两三个矩形平行排列构成的画面,其间明与暗、亮与灰的对比,妙就妙在能让人的情绪产生变化。有亲睹原作的观众坦言:“感觉色彩蕴含的巨大能量,能把所有人都吸过去。”“只是慢慢走向那幅画,心跳都在加速。”

“当代艺术编瞎话速成指南”走红,当代艺术绝不应该是故弄玄虚-信息快讯网

可见,当代艺术不是在忽悠,将当代艺术当成忽悠,是没有读懂当代艺术。以忽悠的做法去做当代艺术,做出来的东西,与当代艺术在精神上的追求正好相反。其实,在学术,在生活,在各行各业的工作之中,不也同样如此?

相关链接

艺术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看不懂”

■卢西奥·封塔纳的刀痕画

将一块纯色画布用小刀划破,留下一道或几道划痕。这就是阿根廷籍意大利艺术家卢西奥·封塔纳最具辨识度的刀痕画。

这样的刀痕画具有绘画观念变革的标志性意义。封塔纳也因此成为极少主义的始祖。早在1950年前后,封塔纳就开始刺穿画布,尝试刀痕画了。其意义在于,一刀毁掉观者原本想要看到一个正常画面的期望。他自己则认为这样的尝试“打破了画布的空间,好像在说:自此我们可以自由地做我们喜欢的了。”刺穿画布,使封塔纳事实上打破了观者视线占据的画面,通过画布本身,通往其后的空间。封塔纳将其视为一种唤出的无限,声称“我创造了无限的一维”。

■阿尔贝托·贾科梅蒂的“火柴人”雕塑

针尖似的脑袋、纤长如丝的四肢,论形象,瑞士艺术家阿尔贝托·贾科梅蒂最具辨识度的“火柴人”雕塑并不赏心悦目。

这些瘦削、单薄的“火柴人”形象,表现的却是二战后的一种时代情绪。当时欧洲饱受战争的沧桑,人们的内心是孤单、脆弱的,甚至是恐慌的。贾科梅蒂正是用这种非常独特的形象艺术地再现了这种感觉。同时,“火柴人”也被认为关乎人类生命的本质,是一种超自然的孤独存在。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的环境装置

在斯德哥尔摩创造出一条美丽的绿色河流;在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创造出一轮金黄的太阳;在纽约创造出四条银带般的瀑布……丹麦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常常将大自然的瑰奇通过作品表现出来。

埃利亚松运用的创作手段包括水、矿物质、光的折射和反射、针孔成像术、生物工程学、激光及特质灯具、新型化工和电子产品等材料方法,跨越光线研究、科学技术、人造自然、运动变化、奇异时空、突破观念、人文哲学等。他的作品往往传递一种整体的感受,不断邀请观众进入他的艺术世界。


作者:范昕

编辑:王筱丽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