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美人惊艳四座,全靠这对法宝?
战国时期的镶松石金耳坠
据考古学家发现,耳环的起源早在50万年前,周口店的中国猿人已开始用石头、兽牙或贝壳来制成耳饰了;在汉代出土文物中,发现不少磁石、玉、水晶、玛瑙制成的耳环;在古代埃及、希腊、罗马常用金银制成盆状的耳饰或者捻成细丝,编成各种耳环。
耳部的装饰自古就有,而且多种多样,并非今日之时尚,考古不断发掘出的玉玦、耳玦、耳环和耳坠不仅制作的材质丰富,而且造型千变万化,工艺巧夺天工,足以使今人叹为观止。
艺术品中的耳环,如约翰内斯·维米尔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少女左耳佩戴的一只泪滴形珍珠耳环,在少女颈部的阴影里似隐似现,是整幅画的点睛之笔。耳环,是女人生活中可以携带的“艺术品”。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时尚是一个轮回”,收集了一些在考古中发现的耳饰,或许为我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副耳饰一些灵感。
先放一副我最喜欢耳饰:
明代的定陵玉兔捣药耳环
上图是明代的耳饰作品,无论是款式设计还是用料上都已经很成熟。早期的耳饰比较笨重,缺乏一些设计感,如下图展示耳饰:
青铜耳环努马纳斯若洛琥珀吊坠
但是,这说的是一种相对情况,并不是年代越久远就不可能有精美的耳饰。下图分别是战国时期的耳饰和在距今3300多年前的古埃及图坦卡蒙陵墓发现的耳饰:
战国镶松石金耳坠
耳环中间的纹饰是国王和守护国王的两条蛇。
回到中国考古中发现的耳饰,汉魏时期墓葬中少见耳环实物。辽、金、元时期穿耳带环很流行,尤其是北方少数名族,普遍喜欢佩戴耳环,甚至在男子中也流行这种习俗。宋代以后,穿耳带环之风盛行,但与最初意义不同的是尊卑都用。
《古代金器》 宋代金耳环
明朝文献中对于耳饰也有众多记载,“金累丝灯笼耳坠”“金宝琵琶耳坠”“金镶猫睛耳坠”。《金瓶梅词话》中记录了不少耳坠的名称,如“金灯笼坠子”“玲珑坠子”“宝石坠子”“银镶坠儿”等,造型、材质多种多样,反映了当时女子佩戴耳坠的时尚风俗以及明代首饰制作工艺的先进。
明 白玉葫芦耳环
明 帝后耳坠
明代藩王宫廷艺术展 藩王后妃所用的耳饰
清代礼仪规定凡遇大丧,各阶层妇女均需除下耳环,以示服丧。
清 东珠耳环
被评为“2017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里也发现了一些精美的耳饰,属于明末的耳饰,十分精美:
还有一些在考古现场和博物馆展览的耳饰:
白玉耳环
上海考古大展中展览耳饰
耶路撒冷发现一只两千年前的精美金耳环
新疆哈巴河东塔勒德墓群一区M32耳环
编辑:陈佩珍
责任编辑:叶志明
图片来源于网络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