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创始人拒绝交出用户加密密钥,俄罗斯政府封杀“最安全”社交软件
4月的俄罗斯再次被一款叫做Telegram的社交软件搅动。之所以说“再次”,是因为去年6月,“Telegram该封还是不该封”就已成为引起俄罗斯社会热议的话题。该应用在全球拥有2亿用户,号称“史上最安全社交软件”。
如今靴子终于落地。本月13日,莫斯科塔甘斯基法院作出判决,俄罗斯境内从即日起封杀Telegram客户端,直至其创始人兼 CEO 帕维尔·杜罗夫向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提供用户的加密密钥。22日,俄罗斯联邦通信、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监督局进一步封锁了美国谷歌公司的一系列IP地址,原因是谷歌给Telegram提供VPN代理。如此看来,俄罗斯政府彻底封杀Telegram的决心已定。
俄罗斯政府和Telegram之间的恩怨还要从它的前身VKontakte (VK)说起。
被誉为“俄罗斯的扎克伯格”的杜罗夫,也许是俄罗斯最天才的信息技术专家。他22岁就正式上线俄版“脸书”——VKontakte(VK);25岁成为全俄最年轻的亿万富翁;27岁因为捍卫用户隐私而与俄罗斯政府对抗,29岁被迫放弃VK离开俄罗斯漂泊海外。
杜罗夫的少年时代和哥哥尼古拉在意大利都灵度过,18岁回到家乡后,就读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那时,成为扎克伯格那样具有黑客气质的“互联网偶像”是杜罗夫的理想。在朋友眼里,杜罗夫兄弟都是电脑天才。2006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弟弟杜罗夫很快创立VK,当时还在德国波恩大学攻读第二个博士学位的哥哥每天给VK写代码。在兄弟的共同努力下,以俄语为第一语言的VK一举获得成功,仅仅一年,VK的用户就增至1000万,成为俄罗斯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站。
在VK最初发展的几年里,与官方尚保持着较为友好的距离,据《莫斯科时报》报道,杜罗夫与被称为“普京意识形态操盘手”的苏尔科夫交往甚密,这给他提供了官方通行证。如果事情一直照剧情发展,杜罗夫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扎克伯格第二”。但是事情到了2011年底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2011年12月份,面对和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王车易位”的压力,普京的那场选战打得分外艰辛。而这份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VK一代”,他们大多是年轻人,在反对派的号召下,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形成席卷全俄的“反普京浪潮”。而挡在普京和反对派之间的就是杜罗夫,他选择放任不管。
对克宫而言,非友即敌。2011年开始在俄罗斯“强力集团”的介入下,杜罗夫渐渐丧失对VK的控制权。2012年的一天,杜罗夫用5000卢布的纸币折成纸飞机,从圣彼得堡最繁华的胜家大楼往下扔。当天,他们飞了超过20架纸飞机,后来“纸飞机”成为了Telegram的标识。
2013年,“强力集团”完成了对VK的接收工作,VK被正式“国有化”。据《莫斯科时报》后来披露的消息,彼时的杜罗夫兄弟去到美国东北部的水牛城,在那里他们创立了Telegram。
当年8月,杜罗 夫发布 了Telegram1.0,和微信、WhatsApp一样,Telegram可以发文字、语音,也可以用各种各样的表情贴纸进行聊天。不同的是Telegram的登录没有固定的密码而是完全依靠随机生成的短信密码登录。因为这一次,杜罗夫对于Telegram安全与保密的要求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双层加密、端对端加密、信息自毁……任何第三方均无法获得用户交流信息,包括Telegram自己的后台运营人员,以及俄罗斯政府。
经过加密的还有杜罗夫兄弟及其团队。离开俄罗斯后,杜罗夫目前持有中美洲岛国圣基茨和尼维斯护照,如果关注他的社交媒体,则会发现其足迹遍布全球,然而每个落脚的城市仅仅停留两三个月时间。除了杜罗夫兄弟外,Telegram团队其他成员身份均未公布,俨然一个神秘的国际黑客帝国。
对信息保持绝对忠诚,拒绝与政府合作,杜罗夫是不妥协的。但普京也是不会妥协的,在Telegram被禁后,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说,“我也用Telegram,因为绝对安全,但法律就是法律,谁也改变不了。”
作者:报见习记者 刘畅
编辑:王秋童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