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时评 |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的“路基”

2018-05-14信息快讯网

文汇时评 |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的“路基”-信息快讯网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去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所作主旨演讲中,这样点明了民心相通对于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

增进彼此交流方能收获信任

正在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和东方财经浦东频道热播的专题片《丝路逐梦》,从普通百姓的视角,观察和理解“一带一路”这一“高大上”的话题。无数“丝路人”的逐梦之旅吸睛无数,笔者以为,这恰好从“收视率的角度”印证了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的路基。

如果把“一带一路”比成一串珍珠,那么心灵相通就是串起珍珠的丝线。但要编织这根沟通人心的丝线并不容易,文化差异、宗教不同、风俗各异,都会导致相互间的误解和矛盾、分歧和争端。因此,增进彼此间的交流,密切相互直接接触,成为沟通民心的重要手段。

五年来,中国政府每年向相关国家提供一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地方政府也设立丝绸之路专项奖学金,鼓励国际文化交流。

五年来,各类丝绸之路文化年、旅游年、艺术节、影视桥、研讨会、智库对话等人文合作项目纷至沓来,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在交流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五年来,从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到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从非洲的蒙内铁路到东南亚的中泰铁路,中国的企业家、工程师、建筑工人、医生和教师,成为中国文化交流使者,在建设港口、铁路和医院的同时,也收获了信任和友谊。

机会均等是民心相通的保障

上世纪初,美国人创造了一个词叫“中国人的机会”( Chinaman’s chance),它源于1903年北美铁路修建工程。在开山凿路过程中,华工被装在篮子里,一个个被放到悬崖峭壁旁,去点燃装满炸药的瓶子。在引线燃尽之前,他们必须被拉回到悬崖上,否则非死即伤,许多华工因此失去了手脚甚至生命。这一充满血泪的过程被当时美国人称之为“中国人的机会”,而这所谓“中国人的机会”,正是中国国力之弱小、国人被剥削和欺凌的真实写照。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一带一路”建设,旨在发展沿线各国经济,提升沿线各国人民福祉。中国一贯主张“平等合作,互利共赢”,要让发展更平衡,让发展机会更均等,让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就必须确保机会的公平。公平的机会,成为确保“一带一路”倡议行稳致远的压舱石。

五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越来越多的人以“一带一路”为纽带,从中寻找到了人生发展的机会。在《丝路逐梦》中,就有许多因“一带一路”来到上海的国际友人,他们中既有投身中国教育改革的教育学家,也有专注中国大飞机研发的工程师;既有世界五百强企业的高管,也有烹调各国风味的厨师。他们的到来,给“一带一路”增添了斑斓的色彩。他们的事业发展离不开“一带一路”这一合作平台,也离不开中国与国际社会共同分享发展的机遇。

以“丝路精神”为价值取向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要发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

五年来,以“丝路精神”为导向的价值取向正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并结出累累硕果。

——中国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

上,发展同所有“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友好合作。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分享发展经验,但不会干涉他国内政,不会输出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更不会强加于人。

——“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不论来自亚洲、欧洲,还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伙伴。

——中国与沿线各国已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四项行动。

——中国致力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建设“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 (FTA) 网络,已与多个国家签署FTA协议,并从今年起每年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丝路逐梦,绝不会一蹴而就,更不会是闲庭信步、闲云野鹤般地轻松惬意。传承丝路精神,追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梦想,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共进,一代又一代的“丝路人”永远在路上。

作者:徐洪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