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总决赛首战多次关键判罚引发舆论哗然,争议背后是商业联盟价值观的体现
球迷们或许永远也记不清布拉瑟斯与摩尔的模样,尽管对于NBA而言,他们都算得上是老熟人。作为裁判,前者效力联盟廿五载,如今已是第七次执法总决赛,后者更是出道32年,13次站上总决赛舞台。在骑士与勇士于总决赛的连续第四年相遇中,两位资深裁判做到了哪怕是杜兰特或是库里都无法“企及”的成就——无数球迷与媒体目睹了勒布朗·詹姆斯总决赛首战荡气回肠的51分表演,但在赛后这三天时间内,伟大的孤胆英雄却因为两位裁判“沦为”了舆论的配角。骑士的加时赛溃败是否因误判而蒙受冤屈?质疑或是为裁判辩解,诸多美国本土媒体给予了截然不同的回应。
质疑最多的“改判”其实毫无争议
影响比赛走势的错误吹罚不止一次,这是人工执法中难以避免的部分,但那次被球迷们提及最多的 “改判”,裁判组的表现却并无争议——第四节最后时刻,勇士落后一分,杜兰特在持球突破时撞倒了进攻限制区外的詹姆斯。向来擅长阅读比赛的詹皇选择了完美的位置倒下,底线端执法的摩尔做出了与多数球迷一致的反应,朝另一侧底线方向用力挥拳示意进攻犯规。对于这一关键判罚,裁判们慎之又慎。经录像回放反复确认,摩尔坚定了詹姆斯并未踏入进攻限制区的判断,却发现了另一处细节:碰撞即将发生时,后者的右脚曾微微挪动,上半身躯干亦微微倾斜,是一次并不典型的 “非法防守站位”。
之所以 “不典型”,只因如此微小的移动虽违背规则,在实际判罚中却往往会被裁判忽视。这也就是为何担任直播嘉宾的前NBA裁判史蒂夫·贾维在最终判罚结果出炉前一再重申, “这是一次艰难的判决,希望大家尊重裁判。”以规则文本为标杆,这次改判算得上明察秋毫,NBA官方发布的裁判报告亦验证了这一观点。至于裁判是否有权改判,更无争议。根据两年前修改的最新规则,末节最后两分钟,裁判只有在无法判断防守方是否踩入进攻限制区时才有权要求录像回放,但回看时可以根据场上任何违规行为进行改判。其实,就连联盟官方报告都未曾注意到的一点是,在那个充满争议的时刻,就在摩尔示意进攻犯规时,一侧边线的布拉瑟斯则比出了阻挡的手势。两位当值裁判意见相左并无定论,严格而言,这都不能算是 “改判”。
“提高比赛观赏性”逾越规则
然而,这并非全场唯一引起质疑的判罚。根据官方发布的最后两分钟裁判报告,关键时刻球场上曾出现了两次漏判,一次是勇士前锋格林包夹詹皇时不必要的拉手,另一次则是常规时间最后的平局时刻,骑士队后卫乔治·希尔罚球不中,但格林提前进线未被吹罚。按照规则,希尔本应重新站上罚球线,但基于骑士队后卫JR·史密斯抢到了前场篮板,骑士获利,裁判并未暂停比赛。尽管指出了这次漏判,官方报告的态度却很暧昧,并未如常规做法将其归类于“不正确的漏判 (Incorrect Non-Call)”,而是在漏判描述前加了一个定语, “无关紧要 (Immaterial)”。
从最近数个赛季季后赛出现的诸多争议判罚来看,裁判的判罚依据除了规则文本,也有一定程度的结果导向,目的则正如不少媒体所提及的那样——提高比赛观赏性。无论是在那次模棱两可的判决中倾向于落后方勇士,或是在骑士有机会以运动战进球绝杀时无视格林的提前进线,概莫能外。甚至,这一特点从场内延续到了场外。
总决赛首战加时赛,骑士前锋汤普森最后时刻因在防守勇士后卫利文斯顿时恶意抬肘而遭驱逐,并在下场前与格林发生冲突。冲突发生时,汤普森队友乐福从替补席上站起走向人群劝架。尽管汤普森的防守动作被判二级恶意犯规多少让人有些难以理解,但在被驱逐后仍主动推搡却理应招致禁赛的处罚。至于乐福善意的行为,或许会勾起资深太阳球迷在大卫·斯特恩执掌联盟的时代并不愉快的记忆——2007年西部半决赛,当马刺前锋霍里故意放倒太阳队传奇后卫纳什后,斯塔德迈尔等多位太阳球星从替补席冲入场内。这是联盟至今仍明令禁止的行为,小斯等人亦悉数遭致禁赛处罚。然而,自萧华任NBA总裁后,联盟处理类似问题的态度就变得飘忽不定。根据官方的处罚结果,乐福与汤普森均能在北京时间今晨的总决赛第二场中登场。倘若失去这两大内线支柱,本就账面实力堪忧的骑士更加难以与卫冕冠军抗衡,就像两年前的总决赛第四场,官方也并未对詹姆斯从格林头上跨过的违反体育道德行为追加禁赛处罚。
从某种角度而言,相较于恪守规则文本,不打破所谓平衡,或者说保留比赛的看点或许才是联盟更看重的部分,而这自然就是商业联盟价值观的体现。
作者:谢笑添 编辑:谷苗 责任编辑:沈雷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