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优秀的表演,很难用一两句话描述清楚,却可以被感知得到,差劲的表演同样如是。有人责怪,眼下太多的途径在培养演员,甚至开始消解其专业属性,差劲的表演既来自“零表演基础”的新人,也来自从专业表演艺术院校走出的“正规军”。
有很多活跃在影视一线的演员,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班”出身,演技是否在线也和出身关系不大。15岁就出道的周迅,先后出演了《古墓荒斋》《女儿红》《小娇妻》等影视作品。自从影以来,已摘得金鸡奖、百花奖、白玉兰电视奖等多个最佳女主角桂冠,她的角色可塑性深受各类导演的钟爱。对于表演,周迅有着过人的悟性和敏锐,在银幕上塑造的九儿、小唯、李米、秀禾等一系列形象皆精彩难忘。
从“小花”到实力派演员,周迅的事业之路,为当今的演艺新人做出了良好的示范。虽然从未进入表演学校学习,但她的一身演技却是实打实地在片场“野蛮生长”出来的。在片场,她总是认真地听导演说戏、讲戏,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没有她的戏份就坐在一边看别人表演,爱学习又肯琢磨,和周迅合作过的导演往往都对她赞不绝口。放眼当下,能够下这一份苦功的“小花”并不在多数。
因此,同样是“非科班”出身,为何今天有些新人演员会频频遭到专业争议和观众批评,不必苛责社会和舆论对他们不够宽容,还需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在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声乐老师余笛看来,非“科班”隔空入行要付出百倍辛苦,但“运气”也十分重要。
所谓“运气”,指的是来自优秀导演的启发,或是好剧本、好角色的成全。余笛告诉记者,在当下国内表演专业院校里,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是放在一起培养的。但戏剧更多的是以演员的创造为主,而影视却是导演的艺术。论演员的整体素质对一部作品的影响,后者远不及前者。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曾被观众指摘演技的演员,一旦遇到了一个好的电影导演,立马就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
就拿年轻演员周冬雨来说,她在电视剧《麻雀》里的表演,几乎是一边倒的差评,可是在电影《七月与安生》中的表现却脱胎换骨,大放光芒。
“虎行匍匐,勇夫病容”,表演没有范式,精神却有尺度
可见,“科班”出身并非是走向好演员的唯一通道。已经有一批新人演员意识到,何为是正确的职业发展方向。他们有流量、有颜值,但最终选择了用演技证明自己;他们不接拍玄幻剧、悬浮偶像剧,专心扎根现实主义之作,在实践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与此同时,像《表演者言》等新型综艺节目的出现,也为演艺行业带来了一股新风。奚美娟、冯远征、王庆祥、赵立新、王千源、段奕宏……“现身说法”的都是凭实力说话、且深受观众认可的知名演员。比如,王千源在回忆演艺之路就说,“那个时候年轻,不接地气,总是想自己一出来就是德尼罗,当导演就是斯皮尔伯格,没想到一下就演了动物了。”自己不当回事,结果小观众一把鼻涕一把泪跑来问,什么时候还能来,还想看猫头鹰爷爷,还想看石头哥哥,“那个时候我挺感动的,觉得不应该辜负所有观众的期待,“你不好好演,你就浪费了他的期待。”
那么,什么才是好的表演?编剧史航曾就此问题向表演艺术家焦晃请教,焦晃回答了他八个字,“虎行匍匐,勇夫病容”。猛虎的行动姿态低调,匍匐不作态,但没有人敢低估它的凶猛刚健。真正勇敢的人并不是嚣张强横,往往姣好如妇人,如史书中的张良;或是面带病容,如演义里的秦叔宝。
焦晃说的既是表演的技巧,要破除表演的模式和固有印象,从观察生活中获得启发与突破,同时也是在说何为艺德,如何做人。
表演没有范式,精神却有尺度,智慧更有高下。凡是受人尊敬的演员,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对“演员”这个职业的敬重心。他们不断地在每个生命阶段感受和揣摩角色,生命的感受力就是他们塑造人物的素材来源,哪怕是一个微小角色最终也能赋予他们厚重的价值。
陈坤和周迅等人开办的表演学校名曰“山下学堂”,陈坤说,“山下”取“立于山下,亦可摘星”之意,理想主义之外,更多地是传递一种朴素的探索精神。对于表演,演员永远是攀登在路的信徒,没有终点,只有下一段旅程。
在“表演科班”的界定不再单一化的现实环境下,作为国内专业的艺术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向引领和艺术价值探索方面,则需承担更多作为。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何雁说,“我们专业院校的学生面对表演,常常囿于课堂,止步范本,却十分欠缺生活的经验与社会的磨砺。”
虽然有很多表演方法可以帮助演员进入角色,但无论技巧如何应对,其最终本质还是人与角色的“重合”。理解他人、走进他人、诠释他人,靠的是生活的阅历和经验。“其实,没有什么‘教科书式’演技。因为表演,绝不是从教科书上照搬照抄、因循守旧就能习得的。”
作者:报童薇菁
制作编辑:童薇菁
责任编辑:卫中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