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高考是一部电影,你就该是这部电影的明星——有没有一部影片激励过做考生的你?
又是一年高考季!
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在经历4年稳定之后,今年迎来拐点,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透露,高考报名人数涨至975万,较2017年增加35万,是近8年来高考人数最多的一年。
你或许正是/曾经是/将来是这个数字中的“1”,那么作为那个1,你的心中是否也有许多故事?
还记得央视拍摄的6集纪录片《高考》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吗?
“或许只需要去几百里外的那个城市,我的下一代们就不会像我和我的同学们一样为了高考披星戴月拼死拼活了。”
高考,绝非寻常!在那些千千万万的考生眼中,这是扎扎实实的一次考验和历练。也许是期待已久,也许是随波逐流。但它铭刻着三年的挑灯夜读,奋笔疾书。
当一切过去,但愿你不会忘记、不会遗憾,这个拼搏的夏天。
现在,就让那些难熬的日子全部留存在电影里吧。
《高三》
这部纪录片真实而详细地记录了中国福建省一所普通中学一个高三毕业班的生活。高三的生活日复一日,简单而又沉重,枯燥却也快乐。
非常生活化的《高三》,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情节,但是却会让很多过来人,包括考生、家长、老师感到一种熟悉的感动。
这部纪录片的资料不多,网上流行的大概只有这么几段
——“只要她喜欢的工作,我都支持她,如果钱不够,可以把房子卖掉,只要她愿意,当妈妈的愿意付出一切……”——一个略显苍老的学生家长对着镜头说道。
——懂事的学子悬梁刺股,绝望的学子叛逆逃学。一个“坏学生”讲述了他为什么翻墙出逃,不上课,眷恋网吧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打游戏有多么好玩,而是可以凭借高超的技巧赚到钱,与其他行业一样,游戏靠的是信用和手艺……
——这个班级的班主任王锦春老师更是以他循循善诱,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和“不放弃一个学生”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高考1977》
1977年,中断了多年的高考得以恢复。东北某农场内,生活着一群来自四面八方、身份各异的知青。他们将最好的年华献给了这片黑土地,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到这里,充满着理想的年轻人,是会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还是随波逐流接受命运的安排?
豆瓣评分7.2足以说明影片的优秀。为何一部讲述1977年高考的影片能在文学青年扎堆的豆瓣上获得如此高分?
对未来的执着和努力能引发每一代人共鸣。
《青春派》
在每个青春的回忆中,一个深陷暗恋默默付出的女孩儿,几个情感丰富讲义气的哥们,一群各有故事特色十足的损友,一段所有人共有的回忆。这就是青春派——生活里总在闪烁,永不褪色的一段岁月。
《风雨哈佛路》
美国励志电影,印证了“学习改变命运”这句话。该片讲述了出生在贫民窟的莉斯有着非常糟糕的父母,父亲有自闭症,母亲吸毒患上艾滋,并在她15岁那年去世。
如同孤儿的莉斯并没有向命运投降,而是凭借努力进入最好的高中实验班,一边打工一边用两年的时间读完四年高中课程并最终考进哈佛大学。
《最好的我们》
因“非典”的缘故,当年中考难度降低,这让成绩并不突出的女孩耿耿尝到了甜头,从而意外考入了重点学校振华高中。肩负着父母的期望,她昂首阔步走入高中。但是这里毕竟是一个凭实力说话的名牌学府,四周围学霸云集,大神辈出,远离了父母加上遭受旁人异样的目光,让她如坐针毡。青涩美好的学生时代,留下多少难忘的记忆……
《最好的我们》虽然也有枯燥烦闷,有步步紧逼的高中日常学习,有面对文理分科和高考的压力,但是有自然不造作的人物情感线做为牵连,整部网剧显得更轻松。
《谁的青春不迷茫》
《谁的青春不迷茫》刻画出了一个班级几位同学的群像,也大胆地提出了青春应该放飞梦想、忠于内心的主题,随着社会的进步,高考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出路,面对梦想和感情、现实和压力,每个人有权做出属于自己的青涩选择。
《高考》
高考,一场影响亿万中国人命运的考试。纪录片《高考》选取深具代表性的不同社会横断面,记录个人故事、观照社会热点。
一位曾执掌衡水中学12年的校长,一位在北大附中掀起锐意改革浪潮的校长,一位带领学生游学从不考试的实验者, 面对2014年高考他们又作出了怎样不同的选择?《高考》从多个侧面走近并记录2014年高考,为我们留下这个时代意味深长的社会现实记忆。
18岁那年抓住的高考,以为抓住了整个明天。看完这些电影,有没有想起你自己的故事?
高考前你对自己有什么期许,现在过得怎样?现在的你,是18岁那年想成为的自己吗?
编辑:李思文
责任编辑:王磊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