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执政这一年处处受制:法国民众渐不满,德国对他很矛盾
法国总统马克龙获亚琛·卡尔奖,默克尔到场祝贺。视觉中国
对内深度改革法国经济与社会制度,对外推进欧盟共同防卫、货币与移民政策——一年前,马克龙带着这样的雄心步入总统府。在国内结构性改革逐步展开的同时,他的欧盟改革计划陷入僵局。尽管马克龙承担了改革的高风险,但德国老化的思维模式对新政策造成了阻碍。
现阶段德国对法国很矛盾
德国对法国的关系是矛盾的:柏林对于法国总统的无条件支持甚是罕见,对德法密切关系的承认也日益体现,在今年1月的《爱丽舍条约》签署55周年仪式上,两国议员更是首次参与全体讨论。马克龙对这一条约的更新备受德国关注,德法关系甚至在德国大联盟组阁谈判中占据核心位置。
然而在德国联邦政府内部和社会舆论中,马克龙的欧洲政策正遭到抵触,《明镜》在马克龙胜选后刊出的画像“昂贵的朋友”就是德国两难情绪的体现。可以猜测,许多政治家回避了公众关于支付欧盟经费上升的话题,这体现在今天德国顽固的保留态度上。
在德国人的眼里,马克龙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在索邦大学的演讲反映了其理想主义的渴望和对欧洲事务的一份激情,在上任数月后他被授予亚琛·卡尔奖,理由是“对新欧洲的有力规划”;德国社民党与绿党期待他引发一场在欧洲范围内自下而上的市民运动,自由主义者和保守派则看重他的内政改革路线及更加严格的移民政策。这意味着德国各个政治派别都在马克龙的主张中寻找共同点,从而忽略了其他复杂领域。
改革的两条战线均不顺畅
马克龙从不掩饰自己的雄心勃勃。从工作权、财政政策到教育体制和失业保障,他的改革触及福利国家的各个方面:去年9月颁布劳动力市场改革法案,降低个人所得税同时提高一般性社会缴纳金,引起退休者不满;教育培训和失业保障领域的改革已提上日程,以往“铁板一块”的法国国家铁路公司可能也面临改革。
在法国内政改革加速推进的同时,马克龙的欧洲政策却受到阻碍。尽管欧盟27国就共同防卫“永久结构性合作”(PESCO)达成一致,作为核心议题之一的欧盟劳务派遣制度纲要也进行了修改,但马克龙“独立自主欧洲”的全方位改革计划中,欧元区共同预算、欧洲难民署以及联合反恐机构的建立仍遥遥无期。对马克龙来说,法国内政与欧盟层面的改革密不可分,但有时也相互制约。
一方面,法国需要在改革中树立起政府在国内和欧盟的信誉。巴黎当局希望展现出一个可靠伙伴的形象,通过履行其义务来承担欧盟领导者的角色。另一方面,欧盟层面的改革应该助力法国国内的改革。对法国这个福利国家的改革所遭受的阻碍,部分地说明了这一改革更多是在欧洲层面被理解的。马克龙以亲欧姿态赢得大选,但选战中法国的反欧盟主义甚嚣尘上,这种情绪在一段时间内很难被克服。法国民众为改革开出的先决条件是,改革应避免法国过度承担欧盟责任,欧盟不是对自由化和民族国家的削弱,而是对生活环境的维护和改善。
德法应尽力寻找利益共同点
德国无法预见马克龙为其“转型”需要承担多大的风险。法国民众对改革的支持是脆弱的,从今年初以来马克龙的国内好感度下跌,尽管如此他仍坚决贯彻改革方针,拒绝向工会和示威游行做出让步;越来越多的法国人担心改革将以牺牲社会共识为代价,马克龙要为日益严重的社会分裂承担责任。上一季度法国经济增长0.7%,失业率降至8.9%,预算赤字首次低于欧盟的限额,但这些成绩并未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马克龙的形象。
为了实现欧盟的改革,马克龙应致力于加强德法两国关系。对于当前被紧张气氛笼罩的欧洲来说,德国几乎是法国唯一的理想伙伴,特别是在意大利中右翼政党上台后。德法双方出现分歧是正常情况,对于能促成建设性讨论的分歧应持欢迎态度,亮出红线、断然拒绝的做法于事无补。就目前局势而言,两国应尽力寻找利益共同点,而不是在全盘肯定和否定两个极端态度之间做排他性选择。
作者:克莱尔·德梅斯迈、尤里·哈曼(德国外交政策协会)
编译:徐建华(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
编辑:陆益峰
责任编辑:沈雷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