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展览拓展甚至颠覆了你对儿童画的认知,或许正代表了未来美育的方向
步入正于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举办的“初芒计划(2018)——上海少儿优秀作品展”展厅,若不刻意留意展览名称以及展品说明牌,会有置身当代艺术展的错觉。色彩鲜艳、笔触稚拙,这就是儿童画的全部?这个展览拓展甚至颠覆了你对儿童画的认知。
不设主题,不分画种,不拘形式,此次展览面向全市征稿,从1290件(组)参选作品中精选出100件(组)作品。投稿孩子的年龄从3岁至16岁,作品类型涵盖了水墨、油画、丙烯、版画、扎染、雕塑、速写等多种艺术样式。在评审委员会的多位评委看来,孩子们真实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创意,由此释放出的创作力和想象力最为可贵。“打破种种限制以及无评奖的设定,让此次展览呈现出更加公平的样态,使少儿创作者在拥有更多自由和空间的前提下,创作作品更具多样性和突破性。”资深少儿艺术教育专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小音说。在业内专家眼中,入选展览的这些作品或许正代表了未来儿童美术应该倡导的方向。
▲《渴望和平》组画
初生的麦芒正在奋力向上生长
30幅一组的《渴望和平》组画,是创意顶顶艺术教育机构一群12至16岁的孩子根据叙利亚战争集体创作的,吸引了很多观众驻足良久,反复观摩。流着泪水的眼部特写,铁丝网前伸出的手,“白大褂”挑灯抢救伤员,怀抱小兔玩偶的女孩眼神里的恐惧……每一幅画都浸润着孩子对于战争的独特理解。
一组悬浮的银色雕塑人物,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认为“很有当代艺术的特质”。这是万源城协和双语学校学生集体创作的《人》。这组雕塑细细长长的人物形象,让人不禁联想起贾科梅蒂的“火柴人”。原本,这组雕塑计划放在雕塑台上,后来在雕塑家杨冬白的建议下改为空中悬挂。展示方式的改变,赋予这组雕塑新的内涵,尤其是灯光照射之后产生的投影,与观者的投影自然融合在一起,一种互动与对话由此引发。
▲《Untiled》
上海中学国际部的一位同学把那些濒临灭绝的动物与博物馆那些已经灭绝动物的骨骼组合成一个个画面,形成了一组《Untiled》;西西画室6岁到16岁孩子集体创作了一组综合材料作品《构成》,拼贴技术的灵活运用以及其中潜移默化的中国神话元素,使这组作品不仅有了形式上的美感,也具备了空间上的拓展;幼儿园孩子们的彩色脚印组成了《足迹》,颇有行为艺术的味道……
在此次展览上,人们能够看到孩子们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其中既有孩子们天真烂漫、比较拙朴的原生态作品,也有孩子们学习传统之后创作的妙趣横生的水墨作品、扎染作品、木刻版画,以及对于大师经典作品重新演绎的作品。令人意外的是,当代艺术所特有的观念性在不少作品中自然而然表露出来。绝大部分作品采用的都不是单一的手段,比如国画中利用油画的构图、水彩的晕染、包含扎染的手法等等。有些组合式作品,既有水粉,也利用现成品,还包括装置作品的概念。在与展览同期举办的“美术馆与当代少儿艺术教育”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认为,此次展览所展现出的视野之开阔,整体水准之高,可以说基本上代表了目前上海少儿美术创作的较高水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上海这座城市整体文化水平和美育素养。
▲《足迹》
播洒美育的种子,美术馆不可缺席
绝大多数小朋友最终其实成不了艺术家。那么画画对他们有什么用呢?上海中学国际部美术老师罗陵君说:“这些画以及画画的过程给了他们最基本的素质,最基本的审美,对于生活的理解,你怎么样通过画笔表达自己。”在他看来,美育播撒的其实是一颗艺术的种子,这颗种子今后对于提升艺术修养、甚至对于从事其他的专业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今天的少儿艺术教育与从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小时候受的艺术教育,强调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来不得半点虚假,注重苦练,一天画一百张速写。今天,艺术教育更强调的是培养每个个体的创造力、想象力。”在艺术家韩子健看来,儿童画所折射出的孩子们观察世界的多元方式很有意思。他举例道,“在我女儿曾经画过的一幅儿童画中,她把妈妈画得最大,她是其次,把我画得最小。我不太理解。她妈妈告诉我这是我在家庭中地位的真实反映。儿童画里包含着很多观念方面的东西,比如艺术作品所见与所思的关系。”
▲《人》
“孩子们的艺术创造力不可估量。但这种创造力不是天生的。不是把他憋在一个教室里就能挤出来的。”万源城协和双语学校美术老师王冰坦言。她所在的学校有一门博物馆美术馆课程,每个月带学生走进各类博物馆、美术馆,看各种展览。“这些展览给了学生们丰富、深刻的感受。而艺术正是来自内心的东西,反映着人们在所处环境中汲取到什么样的感受和感情去融入创作。多感触,多思考,多产生共鸣,才会引起孩子们创作最初的欲望和冲动。”她希望艺术展馆不仅仅成为给予孩子灵感以及孩子们创作的开始,也不妨给孩子们搭建展示的空间和平台,促成艺术教育圆环型的贯通,这对于孩子们而言是完整创作到展示的过程体验和提升。
“孩子们为什么需要到美术馆上课?美术馆不可替代的资源在哪里?美术馆的特殊性在哪里?学校教育与美术馆教育当中的结合点是不是仅仅把美术课搬到美术馆,换一个地方?我们应该有更深刻的探讨。”王小音指出,如今学校、课外教育机构与美术馆,甚至美术馆相互之间的交流都很不够。美术馆教育,应该是美术教育和美术场馆教育同心合力做的事情。
当下,美术馆与城市文化发展日益紧密,美术馆越来越成为孩子们提高审美、认识自我的重要场所与平台。此次展览策展人、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副馆长傅军告诉记者:“未来希望通过我们美术馆的这个平台,持续举办高品质和专业性的少儿公共教育活动,使孩子们的艺术语言、思维表达等在开放性的艺术活动中不断得到提升和发展,而不再拘泥于评奖、考级。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希望结合油雕院在艺术创作、学术研究方面的优势和专业人才资源,逐渐在少儿公共教育方面发挥出影响力,以此来倡导一种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艺术思想,引导全社会树立起正确的美术教育观,实实在在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作者:范昕
编辑制作:范昕
责任编辑:卫中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