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奇的浪漫,草书家创造的是人们心里边有现实生活当中没有的东西
当代中国草书高水准展览与活动《从金庭走来——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委员作品上海展暨草书论坛》日前在上海文艺会堂举行。这场全国性的学术展览展出的 是“28+盛世草书高峰会展”在浙江嵊州展后移至上海巡展的部分作品,汇集了当前中书协草委会28位委员和上届委员会二位主任的共60件作品,大致反映了当下全国草书的最高水准。本次展览和活动由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办,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承办。
活动称为“从金庭走来”,因为金庭就是浙江嵊州,是晋代书圣王羲之安葬的地方,展览取名从金庭走来富有内涵,寓意为草书寻根溯源,弘扬光大中国书法精神。
中国书法30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回望这段历史,篆隶楷行可以说都在某个时代、某个朝代形成了一个带有时代性、普及性,甚至垄断性的盛世。篆书在秦以前是大篆的天下,在秦以后是小篆的天下;到了汉代,那是隶书的天下。唐代是楷书,二王时期的行书,还有宋代的行书……而草书始终没有形成带时代性、普及性的盛世。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草书委员会主任刘洪彪认为:草书因其气韵生动,变幻莫测,在艺术审美上便有了无限广阔的施展天地。3000多年的书法史给我们留下了 书法发展的巨大空间,
草书的书写速度是最快的,也契合了当代人的生活节奏,所以草书也最符合我们当代人对书法艺术的审美取向。从目前我们各个书法展览来稿量来看,百分之六七十都是行草书,其他的书体加在一起总和也就是百分之三四十,根据凡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这么一个逻辑,这么多的人参与,这么多的作品,必然会产生一支庞大的草书创作队伍,也就必然会留下一大批草书的精品佳作,这就会形成“草书盛世”。我们要顺应这个潮流和趋势,为共同打造、建造、开创草书盛世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海市书协副主席丁申阳认为,草书乃是各种书体中最有抒情性和最具艺术性的书体。书法草书的创作,其实就像一个舞蹈家,他是带着镣铐来跳舞的。这个舞台就是草法,他在上面的自由发挥其实就是我们书家的情感。
“书法,其内涵就是线条、墨法、章法结构和情感的表达,是对传统的继承、发扬、学习、总结。这个东西,确实因人而异,每个人的视角不一样,所表达出的具有意味的形式也因个体不同而不同。而草书,则将这些元素发挥到了极致。”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副主任陈加林说,由此我也想到梅兰芳先生提出了“移步不换形”的戏曲改革理论,我想这个观点对书法也有启示。学书法,学草书,要“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要不断地去实践,并提升自己的想法。写到一定的时候,量变到质变,可能就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生机就会出现,这个生机可能就是书法里最高调的东西,线条可能力度更大了,也更厚了,给人流连忘返的感觉。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草书委员会委员王厚祥则提醒从业者:“草书是严谨的。有些没有学过草书的朋友可能有一些误区,认为草书书写是最随意的。实际上恰恰相反,草书书写是最严谨的,从法度要求上是最严格的。比如张旭怀素的狂草之所以能穿透历史,流传至今,主要原因就是他法度严谨,性情流露。法度是草书的生命。如果一张作品没有严格的法度,写得再热闹,再丰富多彩,再浪漫多姿,都是一张废纸。”
编辑:黄启哲
图片: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