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出新药而不懈努力!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纪念建党97周年,举行全国劳模王逸平追思会

2018-06-28信息快讯网

为出新药而不懈努力!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纪念建党97周年,举行全国劳模王逸平追思会-信息快讯网

今天,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党97周年纪念会暨全国劳模王逸平同志追思会,学习发扬他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精神、创新为民的家国情怀、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

今年4月11日,我国著名药理学家、药物所研究员、中国共产党员王逸平在科研岗位上溘然逝世,时年55岁。本报于4月26日刊发独家报道《要做出全球医生首选的处方药》,介绍了他的感人事迹。王逸平研究员身患不治之症克罗恩病长达25年,病情反复发作,不断加重,经常会出现便血、昏迷等情况。但他在与病魔顽强抗争的同时,全身心投入到我国新药研发事业做贡献。早在42岁时,他就成为现代中药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的主要发明人之一。该项目被列为国家发改委我国中药现代化示范项目,已在全国5000多家医院临床应用,1500多万患者受益,累计销售额突破200亿元。

在昨天的追思会上,药物所党委书记耿美玉表示,国家战略需要和人民健康需求赋予新药研发者“出新药”的使命,王逸平一生坚守新药研发岗位,科研人员要从其事迹中增添心无旁骛、不畏艰辛进行新药研究的不懈动力和强大勇气。

上海市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在发言中提到,王逸平似乎是一位不起眼的普通人,从不夸夸其谈,也不故作豪言壮语,但他用自己朴实无私的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个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赤诚之心。他激励着科研人员研发出更多更好的新药,为人民的健康做出应有贡献。

王逸平的博士研究生李惠惠在追思会上表示,尽管导师辞世,但他们依然会坚持不懈地完成在研项目,并将老师教导的点点滴滴应用到未来的生活工作中。


链接:

杰出药理学家王逸平倒在了岗位上,他未竟的梦想是———

要做出全球医生首选的处方药

这个春天,一位新药研发的奇才离我们而去,带着他“做出全球医生首选的处方药”的未竟梦想。

一辈子能做成一个新药,是新药研发者一生的荣耀。而他却早在40岁刚出头时,就做成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如今每天都有近十万患者因此受益。

“再有十年时间,我还想做出两个新药!”他对新药研发的判断,有着异乎常人的敏锐直觉。可他也知道天不假年———与不治之症克罗恩病抗争25年,他争分夺秒想跑赢病魔。

就在正当盛年的55岁,就在人间四月天的一个晚上,他被发现倒在了办公室的沙发上。“我有点不舒服,在沙发上靠一靠就好”是同事、家人常听到的一句话。然而,这一次,他没有再好起来。

他的离开,使许多同行合作者顿感“失去了方向”。他就是著名药理学家、全国劳动模范、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王逸平。日前,有700多人从全国各地赶来,悼念这位才华横溢,又无私助人的良师益友。

地中海边的约定

“如果一个药,全球医生在开处方时都会第一想到它,那就是我理想中最成功的药。希望此生能做成这样一个药。”

为出新药而不懈努力!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纪念建党97周年,举行全国劳模王逸平追思会-信息快讯网

八年前的一个傍晚,在法国尼斯地中海边一家酒店房间的阳台上,王逸平这样对同行的药物所研究员沈建华说。当时,王逸平领衔药理研究的创新中药丹参多酚酸盐已经于2006年上市,当时,王逸平43岁,这一药品销售量连年以100%的速度增长,迄今已在全国5000多家医院临床应用,1500多万患者受益,累计销售额突破200亿元,成为我国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典范。

王逸平一直说,新药研发从来没有“孤胆英雄”。他就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新药研发,从发现“新药苗子”化合物开始,他所从事的药理研究,就是搞清药物的作用机理,这在药物后续升级中,也是指路明灯。

然而,做成一个每天惠及近十万病人的好药,在王逸平看来也已属过去,那些随之而来的各级奖项证书,他也随手塞进书柜的最底层。他要追求的是“全球医生首选的处方药”。

怎样的药配得起这样的称呼?用途不断有新发现的阿司匹林、治疗糖尿病的二甲双胍、抗疟神药青蒿素———自现代药物出现,这样的药物不过几十种。

“这样的话,别人说出来,我会认为是夸海口,但王逸平这样说,我相信!”药物所研究员宣利江说,王逸平对药物分子有特别的敏锐,如果他说放弃那几乎一定没戏。

“他离开了,我的科研也失去了‘另一半’”

王逸平笃信:“做新药,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坚持下去”“做新药,放弃比坚持更难”。这两句话,完整体现了他对做新药的辩证而深刻的理解。

他长期从事心血管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以及心血管药物研发,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部“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专项、科技部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等科研项目的研究任务。

为出新药而不懈努力!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纪念建党97周年,举行全国劳模王逸平追思会-信息快讯网

不仅如此,王逸平还领导团队构建了包括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先导化合物筛选、候选新药临床前药效学评价、药物作用机制研究等完整的心血管药物研发平台体系,为全国药物研发企业完成了五十多个新药项目的临床前药效学评价,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他和82岁的老所长白东鲁一起研发抗心律失常新药硫酸舒欣啶,一做就是20年。这是种复合型的离子通道阻滞剂,可使药物发挥更安全、高效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并已获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发明专利授权。“月底就要去北京国家新药评审中心做汇报,可他却走了!”白东鲁说,20年努力已曙光在望,王逸平却见不到成功一刻了。“他离开了,我的科研也失去了‘另一半’,心里空落落的。”宣利江说。

40多岁便获“王逸老”尊称

“王逸老”是王逸平在所里独有的尊称。在药物所,能够被尊称“某老”的,都是在新药研发上硕果累累,又德高望重的耆宿。王逸平曾因出色工作,以硕士学位晋升副研究员,31岁就成为所里最年轻的课题组长,做成新药时才42岁,于是药物所原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就送了他“王逸老”的称呼。

身为药物所党委委员、药理党总支书记,王逸平在人前永远笑声爽朗,是聚会聊天时最受欢迎的人之一。可很少有人知道,瘦削的他常年体重只有百斤左右,而且时常拉肚子、便血———从30岁查出肠道不治之症克罗恩病,他与病魔争斗了整整25年。

在王逸平的遗物中,有一本工作手册,上面详细记录了多年的病情发展。“2009年,对我是个特殊年份。今年初,我的克罗恩病又严重起来,开始影响工作和生活。”头晕气急、腹泻、肉眼血尿、便血等字眼比比皆是。

可是,就连女儿王禹辰也从来不知道爸爸承受了那么多病痛,因为王逸平总是说“靠一靠就好”“躺一天就好了”。

“他总是自己给自己看病,连针也自己打。”他的妻子方洁最后悔的,就是没有坚持阻止他给自己看病。

药物所党委副书记厉骏告诉记者,今年年初,王逸平感觉自己的病情持续加重,激素治疗已经失效,但他还不想换用生物制剂,因为那是最后一道屏障,“他是想再多争取一些时间,能把手头的两个新药做完。”

心愿未竟,可同事、朋友们却不愿说“在天堂里继续出新药”,因为他已经太辛苦。这一次,希望他好好休息。

文:许琦敏

编辑:沈湫莎

责编:唐闻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糖尿病患者须警惕,以下这些药物会让血糖升高!
谁将接棒张译和殷桃,捧回“白玉兰”?上海电视节颁奖进入倒计时
上海公安启动高等级勤务,做好2018端午小长假安保工作
上海市公关协会连续五年颁发公关专项奖学金
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西安开幕
今晚,郝蕾、马伊琍、秦海璐、孙俪、袁泉争夺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女主角
上海四人获“中国侨界贡献奖”
全国首台自助公证机亮相上海,用时缩短一半群众只跑一次
国家药监局:简化程序,加快境外新药国内上市
全国人大常委会:少数地方搞攀比,在统计数据上做文章
全国首单棚改专项债在沪落地
文汇时评 | 从高考全国卷的“知识产权”题谈起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延长至9.3个月,张江原创抗癌新药有望年底上市
老人被撞伤,过路刑警下车救助为其打伞
本市首家公益诉讼举报中心落户松江
收到总书记来信的老演员牛犇在上海庆祝建党97周年座谈会上发言,李强点赞
睡眠问题与七八十种疾病相关,上海首家中美合作国际睡眠诊疗中心成立
上海财大“千村调查”项目最新成果出炉:中国农村互联网基础建设进步显著,但农民仍觉得上网太贵
中共中央追授郑德荣等7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来自上海的他当选全球清算对手方协会新任主席,应勇市长会见
筑起具有强力支撑作用难被取代的战略优势 | 面向全球 面向未来·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事迹简介
浙江成立全国首家公益损害与诉讼违法举报中心
他始终把自己与时代紧密相连——“七一”前夕,复旦大学师生追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钟扬
党中央追授钟扬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李强向钟扬同志家属颁授证书奖章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益母草碱获准进入临床试验,对高血脂症有明显“降脂”作用。
国产降血脂新药获批“绿色通道”!复旦大学新药成果两年前以1.5亿元成功转让,近日批准开展临床试验
信!中科院院士蒋华良: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18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坚持不懈推进党的政治建设 应对新时代风险挑战
做原创好药,是他的信念!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王逸平与病魔抗争的同时为新药研制殚精竭虑30年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