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精神原点在时代坐标中闪耀
让精神原点在时代坐标中闪耀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红船精神”的发扬光大
作者:中央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笔:辛鸣)
一棵参天大树究竟能长什么样子,在最初那粒种子的基因里面就已经确定下来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标识是什么,在建党之初就已经确立,这就是“红船精神”。“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原点,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由此展开而发扬光大。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是发扬光大“红船精神”的典范,化精神品格为理论品格,精神的光辉与理论的魅力交相辉映,让精神原点在时代坐标中闪耀。
浙江省嘉兴市,观众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光明日报记者 郭俊锋摄/光明图片
1.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
回答“时代之问”,实现理论体系的重大创新。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时代步伐越来越强劲、越来越迅捷的脉动中,中国社会也站在了新的历史方位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这番话本来是讲国际关系的,但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上同样一语中的。新时代、新实践当然要造就马克思主义新形态。
辽宁铁岭清河区聂家乡党员先锋队在对农户进行种植软枣子技术指导。 光明日报记者 刘勇摄/光明图片
立足于对21世纪时代特征的深刻洞察和当代中国发展方位的科学判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应该有什么样的担当,中国的国家治理应该走什么样的路,中国与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等等时代提出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形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
这一伟大思想提出了“八个明确”,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一伟大思想又提出了“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保障、路线保障与战略保障。这一伟大思想,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战略和战术相一致,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巨大理论创造力。
回答“历史之问”,赓续马克思主义的中华文化之根。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秘籍。在这里,“中国具体实际”既包括历史实际、时代实际、实践的实际,也包括历史文化的实际。在一定意义上,历史文化实际决定了思想理论体系的风格与气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实际紧密结合,与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全面现代化、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际紧密结合的同时,更加自觉、坚定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一历史新飞跃有了更加坚实的文化基础与文明支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一最新成果更具中国风格。
从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具有浓郁中国文化色彩的阐述作为历史使命与战略愿景,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再到“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以及“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包括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构想与价值愿景推进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等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已经内化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中,并焕发出持久的精神魅力与文化光辉。
回答“实践之问”,提出新的理念、主张、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可大可小,揭示一条规律是创新,提出一种学说是创新,阐明一个道理是创新,创造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创新。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一系列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实施总体国家安全观等,都是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还做出一系列针对性指向性明确、澄清社会模糊认识、彰显“四个自信”的具体论断,更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巨大理论创新勇气回应了中国社会的实践之问。
2.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自我加压,提出新时代奋斗目标。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一奋斗目标大大提高了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标准。当年“三步走”战略目标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在“两步走”的实现时间没有变,现代化目标的标准却在提高。首先是把实现基本现代化作为第一步走的目标提前到了2035年,到2050年的第二步走的目标则提升为“全面现代化”,从“现代化国家”提升为“现代化强国”,而且全面现代化的内容也更加全面,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之后又加上了“美丽”这一要求。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担当、自我加压、不断奋斗的崇高实践品格。
知行合一,丰富新时代奋斗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新时代奋斗精神的丰富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奋斗是长期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奋斗是曲折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我们要始终发扬大无畏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引用了马克思的话:“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时光跨越了近200年,但共产党人的心是相通的。
因此,“撸起袖子加油干”是奋斗,“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是奋斗,“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还是奋斗。我们要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为人民不懈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切实把奋斗精神贯彻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全过程,形成竞相奋斗、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这是新时代奋斗精神的实践指向。
一以贯之,永葆新时代奋斗精神。中国社会用数十年走过西方社会数百年的历程,社会革命改天换地,发展奇迹一枝独秀,治理绩效风景独好,已经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但“松口气”“歇歇脚”不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维,不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品格,不是中国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状态。不论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是任重道远,需要十几代人、几十代人乃至更长时间奋斗的伟大事业,更不用说实现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社会前所未有、更为壮丽的事业了。建设新世界、谱写新篇章,唯有不断添砖加瓦,坚毅前行,永远奋斗。
从哲学的高度看,中国共产党人已经把奋斗本身作为了自己的目的。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人能一张蓝图绘到底,能一代接着一代做,能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意识与境界,把自己融入历史长河中间,融入事业进程之中,始终做历史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南海要始终直通人民群众,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脑中。中国共产党是这样认识的,也是这样实践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其凝练为“以人民为中心”,并以此统领治国理政各个方面。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从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切入,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要增加人民群众的绝对获得感,还要增加人民群众的相对获得感;不仅要有物质层面的获得感,还要有精神层面的获得感。
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有两个关键内涵,一个是“最大多数”,不能只为少数人服务;一个是“每一个”,不能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正是基于这样的立场与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把全面消除贫困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前置性要求;把“共享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最重要的内容,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力争让共同富裕这一本质要求更加充分地体现在现实生活中。
为人民谋幸福。让中国人民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与郑重承诺。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不断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让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我们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我们要通过满足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更高要求,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为人民谋幸福还要敢于向一切制约、影响、阻碍人民幸福的现象作斗争。全面从严治党、反腐败是实现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哪怕再难也要义无反顾。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旗帜鲜明:“不是没有掂量过。但我们认准了党的宗旨使命,认准了人民的期待。”
把一切献给人民。现在有些领导干部对做人民的公仆很不理解,总是强调自己的工作多么专业,多么有含金量,言外之意怎么也应该与老百姓是平等的,群众能做的事为什么党员干部不能做。此言大谬。当年毛泽东同志在七大上讲:“群众是从实践中来选择他们的领导工具、他们的领导者。被选的人,如果自以为了不得,不是自觉地作工具,而以为‘我是何等人物’!那就错了。我们党要使人民胜利,就要当工具,自觉地当工具。”
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点讲得更为透彻。2014年5月8日,他在同中央办公厅各单位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代表座谈时指出,没有理想和信仰,不可能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牺牲,共产党员应该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牺牲。同样,奉献有小奉献,也有大奉献。现在,有些人觉得自己当公务员收入不高,约束又多,同在企业工作或下海经商相比牺牲了很多,认为这就是奉献了。客观地说,这也是奉献,但这种奉献只是站在个人角度来认识的。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有了这颗心,就会“痛并快乐着”,再怎么艰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就不会患得患失。这才是符合党和人民要求的大奉献。真正的共产党人就要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以身许党许国,以身报党报国,夙夜为公,以大奉献成就大事业,用大奉献为人民谋大幸福。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