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MISA现场| 聆听伯恩斯坦的“纽约狂想”
2018年,伦纳德·伯恩斯坦这位作曲家的作品在世界各地的音乐会中纷纷上演。而在昨夜的上海,当我临近上交音乐厅时,“伯恩斯坦百年诞辰”的字样投射在音乐厅的外墙之上,这场纪念音乐会——一场来自纽约的狂想曲之夜,在上海夏季音乐节(以下简称MISA)的史册中注定留下深刻一页。
与前三场MISA中的音乐会不同的是,这场音乐会的曲目无一例外,皆与伯恩斯坦有着密切联系,无论是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还是伯恩斯坦本人创作的《西区故事》,两部作品在20世纪西方音乐史上留下的一瞥注定深远。在那个年代,这些来自纽约的狂想曲,启发了多少美国人重新审视个人的生活态度,激励了多少年轻人更加勇敢地去追逐梦想,我想这是音乐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呈现出适应这个世界的最佳状态。
唱片级的现场演绎
“纪念”成为此场音乐会中的一大主题,纪念伯恩斯坦,纪念这样一种独特的音乐样式“Symphonic Jazz(交响爵士乐)”。这一原生于伯恩斯坦时代的产物,以其独有的魅力在那个年代席卷了整个美国乃至全世界。而纽约爱乐在伯恩斯坦的麾下,正也录制了众多唱片。
在我看来,昨晚他们便是将这种唱片级的音质声响带到了这场纪念音乐会中,从《自由想象》中的加洛普舞曲伊始,一场来自节奏的狂欢便由此展开,音乐行进中的无数个“喷涌点”,这原本只有在唱片中才能聆听感受到的,却在现场给予了每位听众以极致音响的震撼。
在聆听过程中,当你只跟随单簧管乐手时,他的超长气息之下,无数个纽约街头的画面为你铺展开来;小号、短笛与小提琴的诙谐对话,似是三位水手在讨论着他们心仪的女孩,这种“实感”式的演奏,对于听众们来说是十分需要的,就这类作品而言,古典音乐也不再遥不可及,简单朴实地演绎,往往最能通感人心。
最真挚的舞曲主题
若从此场音乐会中寻条贯穿始终的亮点,那一定是每部作品中的“舞曲主题”。纽爱昨晚的《西区故事》,其中两段舞曲部分——曼波和恰恰舞,乐手们根据每一段不同的乐器组合,三两结队似的相互靠拢,曼波舞曲中铜管和弦乐的两组对话,毫不犹豫地在急速的飞奔中前进,恰恰舞曲中弦乐拨奏与大管吹出的幽默之感,相融相生,犹如主人公在梦境中想象着自己徜徉在夜晚的纽约街头,抛开一切烦恼而如痴如醉……
描绘纽约这座城市的故事还在继续,《进城记》——这封写给纽约最真挚的“情书”,纽爱的几位鼓手在感受伯恩斯坦的百老汇式旋律主题后,便将自己置身于纽约这位“伟大的情人”的怀抱之中,帝国大厦的景观仿佛早已抛之脑后,在霓虹灯光的照耀下,夜幕中富有活力的纽约仍是潮水般地涌动不息。当水手与年轻女孩在爱情的滋润后,略带惆怅的“双人舞”中的忧郁小调,在纽爱弦乐声部的幻想式对位下,让这座城市独特的韵律和魅力迅速回到纽约人心中的寂寞独白,他们仍还有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尽管这部作品中,动作语言的成分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舞曲主题犹如脱离地心引力般,叙述的是一座城市的时代追求。
永远的伯恩斯坦
“该消亡的一切最终消亡。”这是《老实人》主人公故事的真实写照,序曲结尾处长笛的突现弱奏,这难道不是“老实人”乐观人生将要终结的预示吗?纽爱的长笛手瞄准时机发射出的这声“耳语”与指挥家托维的示意同时出现,短暂的单音停留却有着如此默契的配合,这印证了托维与纽约爱乐长期以来密不可分的融合过程。当托维的指挥生涯已经走过了40年,他仍旧能够在《蓝色狂想曲》中,以精湛的琴技和自如的指挥同时进行,这再现了伯恩斯坦50年前与纽约爱乐共同完成此曲的情景。
今年是伯恩斯坦与纽约爱乐在一起整整第60年,无论是从这支乐团近几年的录音,还是昨晚的现场演绎,无疑他们始终坚持着伯恩斯坦留下的音乐理念。而在致敬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同时,他们将伯恩斯坦想要表达的纽约精神甚至是人生态度清晰地传达给了现场的每一位爱乐者,我们既看到了来自纽约街头的景观,也聆到了来自伯恩斯坦的“纽约狂想”!
作者:吴洁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范昕
图片:上海交响乐团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