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MISA现场 | 这部豆瓣9分的童年记忆动画电影,以最迷人的面貌回归!
由上海交响乐团(以下简称上交)、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美影厂)联合出品的《天书奇谭》交响电影音乐会,今明两晚亮相2018上海夏季音乐节(以下简称MISA)。这也是MISA首度推出制作概念——“MISA制作”旨在挖掘中国故事,力推中国原创精品,向世界传播具有标识度的上海声音。
时隔35年后,让我们再一次向这部国产动画良心之作致敬。这一次,上交和美影厂在在尊重和继承吴应炬原配乐精神的基础上,委约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博士、青年作曲家沈逸文通过改编、增补、重新配器等手段,以交响乐团与民乐音色、拟音共同呈现的方式,使影片在上交音乐厅焕发新的光芒。值得一提的是,演出方还重邀乔榛、曹雷、丁建华、程晓桦等当年参与配音的演员再次“献声”,为大家“复活”这部经典。
随着熟悉的主题响起,多年前的记忆又一幕幕浮现在脑海。影音将重新诉说蛋生的故事,诉说这段充满绚烂想象的传奇故事。
豆瓣9分的《天书奇谭》既流淌着中国传统的血脉,也彰显着构思上的大胆创新
动画电影《天书奇谭》由美影厂摄制于1983年,由王树忱、钱运达导演,包蕾、王树忱编剧,柯明担任造型设计。此前,美影厂已成功制作拍摄《小蝌蚪找妈妈》(1960)、《大闹天宫》(1961-1964)、《哪吒闹海》(1979)、《九色鹿》(1981)以及《三个和尚》(1981)等大批脍炙人口的动画电影,以高水准赢得广泛的国际声誉——《天书奇谭》最初的拍摄初衷,就是应英国广播公司(BBC)合作意向而立,尽管最终合作未能成功,但美影厂的独立制作同样又一次博得满堂喝彩。
《天书奇谭》脚本取材自明代根据民间传说和市井流传的话本整理编成的神魔小说《平妖传》,原著前20回由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编写,至明朝后期时,文学家冯梦龙又将原书增补改编为通行的40回版本。《天书奇谭》故事脱胎于斯却又完全不拘泥于话本情节,是美影厂首部原创脚本的动画长片。该片讲述天宫里的袁公偷盗天书,刻在石洞里,后被三只狐狸偷学。狐狸修炼天书法术后,危害百姓。最后由天鹅蛋化为人形的蛋生,学习法术后和袁公一起消灭了狐妖,而袁公因泄露天机,被抓回了天庭。
值得一提的是,《天书奇谭》创作时适逢改革开放初期,改革春风带来的新气象也映射在了动画片中,在故事内容、角色设定、表现手法、制作执行上,都展现出此前并不多见的新颖有趣。与此同时,作品也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细致考究地呈现。电影以山水绘画风格为背景,在此基础上融合工艺美术绘画式的场景构成,以及源于中国戏曲的人物造型设计等。从亭台水榭的园林建筑,到瓷器、家具乃至婚俗等文化,浓郁的中国元素贯穿全片。即便放在今天,《天书奇谭》的绘制水准也堪称经典。
▲据说,《天书奇谭》画风采用了细腻的工笔重彩艺术风格,更有“吴门画派”的影响贯穿始终。电影创造出如诗如画的古代江南景象,中国独有的美术设计也在这部影片里也达到了顶峰。
继《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之后,《天书奇谭》成为作曲家吴应炬的又一部电影配乐代表作
1983年,《天书奇谭》配乐由著名作曲家吴应炬先生创作。电影配乐活泼生动,严丝合缝地烘托故事发展和场景情绪,同时展现了中国民乐与西方音乐的完美结合,是影片魅力经久不衰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电影音乐的代表作曲家之一,吴应炬1954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后,一直投身于电影音乐尤其是动画电影音乐的创作。在美影厂工作的30多年里,吴应炬创作了近百部不同体裁不同种类的电影配乐,包括80多部动画电影配乐。《天书奇谭》的配乐,是吴应炬继《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之后创作的又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动画配乐。
作曲家几乎为电影里的绝大部分人物都安排了相应的音乐。主人公蛋生的主题更是贯穿全片,从单纯悠扬的竹笛到婉转明快的琵琶,从流畅的木管组乐器到恢宏的乐队齐奏,这种“主导动机”式的发展手法,恰好呼应了主人公的成长。比如蛋生在使用天书中的法术时,采用电声合成器和打击乐器演奏这一主导动机的变化来描绘场景。
当时演绎这部电影音乐的团队,即使放在今天,也几乎堪称“豪华配置”:不仅包括由韩中杰指挥中央乐团录制的部分配乐,由曹鹏执棒上海交响乐团录制的部分配乐,还包括作为独奏和重奏出现的小型民族乐队,以及在当时看来颇为“先锋”的电子合成器音响。
由于吴应炬已经去世,上交委约新生代作曲家沈逸文进行作曲改编。在此次交响电影配乐的重新整理、配器过程中,作曲家在尽可能保留这些音乐韵味的基础上,通过交响乐队的现有乐器进行呈现。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表示,以此创作出的整套配乐作品,将更具有多次重复演出、海外演出,以及与当地乐团演出的可操作性、易于传播性。“希望更多国内外观众能通过交响电影音乐会的形式,欣赏到这部里程碑式的中国动画。”
丁建华、乔榛、苏秀、曹雷……那些年我们爱过的“好声音”,这一次原班人马再度归来
由上海电影译制厂录制的配音,也为《天书奇谭》的成功锦上添花。
如袁公的声音沉着稳重,还带着磁性;
三只狐狸精各具特色特色——老狐狸慢声细语,满肚子坏水;
女狐狸精细声细气,带着点媚态;
说话没头没脑的男狐狸精,则有些可爱……
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他们的声音都被塑造得生动鲜活,各得其位。
丁建华、乔榛、苏秀等知名配音演员此次再度献声,重塑童音优美的小蛋生,嗓音略带磁性、沉着稳重的袁公,慢声慢语、诡计多端的老狐狸等承载了很多70后、80后童年记忆的经典形象。
在《天书奇谭》中为蛋生配音的丁建华说:“当我65岁时再为正义、明亮、活泼、可爱的蛋生配音,练了好些时间。我看了好几遍原来配好的版本,想找回当时的感觉,第一个练的词就是‘师父’,因为师父的发音特别难发得亮,如果把这个词练好了,蛋生的感觉就能找回来了。”
在《天书奇谭》中为小皇帝配音的曹雷表示,配音者需要调动自己的专业素养,让观众沉浸其中。如片中漂亮妖媚的女狐狸精入宫,小皇帝封其为官时奶声奶气地说:“你嘛,等我长大了……再封。”“言外之意,一是大庭广众之上封你为妃显得不合时宜;二是我现在还小,还不到谈婚论嫁的年龄,等我长大了再封你也不迟。”简简单单的台词里,蕴含着的深意可见一斑。
据悉,由MISA发起的“《天书奇谭》动画电影配音挑战赛”在短短两周内,吸引了全国2934人报名参赛,提交了1542个作品,包括英语、日语等多语种配音,且不乏具有专业水准的配音作品。在7月7日演出结束的“演后谈”环节中,配音活动的入选代表现场配音,并由配音演员丁建华示范点拨,让现场观众再次“声临其境”。
>>>相关链接
为35年前的老电影重新配音,听配音艺术家曹雷怎么说
大家一起为35年前的老电影重新配音,我们都感到很好奇,也非常起劲。这么多年过去了,其实当年的配音演员本身也有些变化。有些老演员去世了,有些则出国了或者人在外地,所以这一次重新配音,还有一些现在在上译厂的年轻演员,与我们一起工作。
按照这次的工作安排,如果是35年前的配音演员,凡是电影中有配乐的地方需要重新配,其他地方则保留原声;而新换的演员,无论是否有配乐,所有角色需要的段落都要重配。这对我们每个人都是新的挑战,比如有些老演员(包括我)的声线可能和当时有所不同,我们需要想办法让自己的声音能够和以前对接。
我当年给片中6岁的小皇帝配音的时候,已经40多岁了。小皇帝是个不懂事、骄横,有点儿赖皮的小男孩,在有些画面中他还会留着口水。当时,为片中老狐狸配音的苏秀老师指导我,可以在配音的时候嘴里含着半口水说话,“你应该放开自己,把自己真的想象成一个小男孩。”眼下我已经78岁了,再给6岁的小皇帝配音,我还想使出那股赖劲儿。而苏秀老师更不容易,她现在已经90多岁了,也很努力地配出了当时老狐狸一角的神韵。
这次配音,让我回忆起了当年美影厂和上译厂之间互相启发的温暖回忆。比如美影厂的动画作品,相比其他一些真人扮演的国外译制片,对我们配音演员来说发挥余地更大,好比《天书奇谭》中包括小皇帝等角色本身形象就很生动,所以我配音时也加入了更多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创造。当年《天书奇谭》导演在看完我们这些演员配音的版本以后,甚至还在配音的基础上,重新对人物形象做了一些改动。而美影厂的导演有时在拍摄一些动画片的起步阶段,进行人物创作的时候,都会参考上译厂一些配音演员的神态和形象,可以说某个角色就是为某位演员量“声”定制的。
《天书奇谭》是中国动画电影的代表作之一,给当年的孩子、现在的70后和80后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热心观众送给我小皇帝形象的挂坠等小物件,我都珍藏着,足以见得人们对这部作品的喜爱。我相信,就像外国的《猫和老鼠》、迪士尼动画片等那样,《天书奇谭》是我们中国能够让一代代孩子们都会喜欢的优秀作品。
作者:姜方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范昕
图片:MISA组委会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