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迈向2.0,经济开发区不拼优惠拼环境
从拼土地、拼优惠政策,到拼营商环境、拼产业集群,中国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正经历着从1.0版升级为2.0版的过程。“这一转变顺应城市发展客观规律,走出一条城市化带动工业化、城市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路,”日前在沪举行的2018CDI中国开发区创新发展大会上,开发区的前世今生,未来发展被清晰地描画了出来。
毫无疑问,经济开发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来自国家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去年一年,整个国家经济开发区在全面开放和融入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方面取得了快速增长的态势,全国219家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GDP、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分别为9.9%、15.9%,17.5%。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利用外资增速为13.8%,实现了双位数的高速增长。
事实上,国内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历经多年,建设重心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长王国平指出,所谓开发区1.0版就是通过实行国家特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依托特殊的体制安排与中低端生产要素所形成的低成本优势,承接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中低端环节的梯度转移,推动块状经济集聚,最终实现“建区”的目标。而开发区2.0版则是围绕“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目标,通过高水平开放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坚持产业结构服务化、园区功能平台化、投资管理多元化、运营生态智慧化、产城融合一体化,将开发区打造成高端化城市业态、优美化城市生态、特色化城市文态与现代化城市形态充分融合的品质新城,最终实现“造城”的目标。
“按照国家整体2035和2050的发展目标,力争在2022年前形成100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10个双千亿的示范园区,实现体制机制活力充分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实现开放型经济新发展新提高和新突破。”商务部外资司开发区处处长陈凯杰指出,如今开发区的创新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即体制创新、运营模式创新、产业创新能力和开放创新;而需要提升的则包括对外合作水平、产业集聚水平、产城融合水平、绿色发展水平以及投资环境满意度。”
陈凯杰表示,“面向未来,我们的目标是培育若干个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为方向,在国家级经开区率先开始培育具有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目前已经通过四个国家级经开区开展了汽车、石化、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四个产业,已经达到了万亿级的规模。”在参与中国制造2025上,将推动国家级经开区发展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合作共建方面,侧重于对外和对内两个层面,对外重点打造国际合作园区,重点支持国家经开区打造国际合作产业园。”
本次大会由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长江经济带国家级经开区协同发展联盟主办,龙元明城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上海龙元天册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大会以“全球协同、融合创新”为主题,聚焦”协同、融合、高质量发展、全球联合创新、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创新发展模式“。
作者:唐玮婕
编辑:何易
责任编辑:钮怿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