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族抗战爆发81周年,让我们重温经典抗战老电影
7月7日,全民族抗战爆发81周年。抗战在中国人历史记忆中的分量,毋庸置疑。抗战题材的电影,也自然而然给人们带来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早期的抗战老电影,反映了先烈英勇不屈的抗争,至今广为称颂。下面,我们就由一些老电影,了解战争里的英雄。
《铁道游击队》(1956年)
铁道游击队,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现山东鲁南地区的一支抗日武装,成立于1940年,受八路军苏鲁支队命令成立,人员最多时达300余人。
电影中,队员在大队长刘洪(曹会渠饰)、政委李正(冯奇饰)的带领下,基于了日军沉重打击,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飞虎队”。
刘洪作为农民的儿子,以浓眉大眼、爱憎分明的形象,不仅让铁道游击队的队员们钦服,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影片还穿插了抒情的环节。如日军偷袭之下,刘洪身受重伤,在寡妇芳林嫂(秦怡饰)家中养伤,这一段感情戏感动了许多观众。
片中中最精彩的一幕,要数芳林嫂被押赴刑场时,铁道游击队队长刘洪飞身营救。当时拍戏没有替身,为了凸显真实性,曹会渠在开拍前跟着从上海出发的列车学习了好几个月。片中拍刘洪飞身爬上急速行驶的列车,以及骑马在火车前一跃而过的镜头时,险象环生。是由担任军事顾问的刘金山亲自操纵火车,曹会渠一跃而过。据秦怡回忆,在场的演员都吓出一身冷汗。
此外,《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也成为家喻户晓的电影插曲,片中微山湖日落的美丽景色,以及战士革命的乐观和浪漫主义精神和紧张刺激的剧情很好地穿插在一起,在抗战片中别具一格。
地道战(1965年)
《地道战》是196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电影,该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新地利用地道战的斗争方式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截至2012年,已创造出共30亿人次观看的纪录。
最初《地道战》本来是当做民兵传统教学片拍摄的,希望观众能在看完后学到基本军事知识和对敌斗争方法。电影里的高家庄的故事,原型是高平村党支部书记兼民兵队长刘傻子带领村里七八十个人打退了1000多个日本鬼子,而且还打死了50多个敌人。在选择外景拍摄地时,剧组来到了冉庄,才发现它也是一个因为地道战而有名的村庄,尤其是古村风貌保存得非常完好,街心还有三棵老槐树,因此后来不少人认为冉庄就是《地道战》中的高家庄。
电影《地道战》里朱龙广扮演的高传宝英气逼人,成为经典战斗英雄形象。影片中,学习《论持久战》理论后,高传宝带领群众把只能藏身的地道改成既可以藏身又可以打击敌人的地下长城。日军再次进犯,高传宝又率领队员们对黑风口展开了麻雀战、破袭战、爆竹战等战术,“围点打援”大败敌军,配合八路军部队,一举消灭了敌人。
当时朱龙广只有26岁,是工程兵文工团的演员,他在拍摄《地道战》中,有个从两层楼高的大杨树上跳下的场景,朱龙广第二次跳下时摔裂了右腿关节,为了不影响拍摄,直到拍完才去医院,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造成了残疾。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狡猾狡猾的”“高!实在是高!”等《地道战》中经典台词,至今仍是流行用语。
《地雷战》(1962年)
《地雷战》讲述在抗日战争最艰苦时期,胶东抗日根据地不断遭到“扫荡”,损失惨重。区武委会雷主任和赵家庄民兵队长赵虎把民兵组成联防,同时用土造地雷打击敌人。电影曾在第14届维也纳电影节获纪念奖。
片中赵家庄敏队队长赵虎(白大钧饰)在日军搬来工兵攻入赵家庄烧杀抢掠后,机智灵活地改进了制雷技术和布雷方法,拔下玉兰的头发创造出“头发丝雷”,还有子母雷、连环雷、钉子雷、碎石雷、铁夹子雷……让低劣在被俘村民踩过之后才引爆,炸得日军狼狈不堪。“不见鬼子不挂弦!”也成为经典台词。
胶东军民一次又一次的用聪明才智保卫着根据地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片中民兵英雄勇敢、指挥、不屈不挠的形象,在敌方丑恶愚蠢的衬托下,都得到了放大。他们乐观、必胜的信念,战胜各种艰难困苦的精神意志,也成为自强不息的民族写照。
《鸡毛信》
上海电影制片厂,1954年。
影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期间,河北冀中抗日民主根据地龙门村的儿童团长海娃给八路军送鸡毛信,半道上遇见了日本鬼子和伪军,海娃利用老绵羊的尾巴保住了鸡毛信的故事。
鬼子被海娃引进山里,八路军全歼了敌人;根据鸡毛信里报告的情况,八路军又袭击了一个日本鬼子的据点,活捉了猫眼司令。
《小兵张嘎》
北京电影制片厂,1963年。
改编自当代著名作家徐光耀的代表作。
小说和电影中的“张嘎”,因其“英气”与“嘎气”,已成为新中国几代人童年记忆中的最灿烂的一部分。
敌人从“老子在城里吃馆子也不付钱”,到“八爷饶命”的变化,令人捧腹。
嘎子笑掉了下巴砸到脚面子等活泼的语言也极为生动。
《平原游击队》
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1955年。
影片讲述的是1943年秋,冀中抗日根据地定县的游击队为了粉碎日本侵略军“扫荡 ”华北抗日根据地的阴谋,与敌人机智巧妙地周旋,并最终克敌制胜的故事。
影片采用惊险片模式,情节一波三折,悬念丛生,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影片中,最鲜明的两个形象是游击队长李向阳和日军中队长松井。
有评价认为,李向阳有中国古典文学中草莽英雄的影子,反派松井突破了脸谱化的形象,更为复杂更为有看头。
编辑制作:吴钰
责任编辑:王磊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