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银河”到“天河”,“银河精神”让中国矗立超算之巅
放下手中的工作,轻轻揉了揉眼睛,“天河二号”副主任设计师邓让钰用了好几分钟才从芯片设计的“狂想”中回过神来。邓让钰看起来不善交流,但聊起“天河”却滔滔不绝,眼睛放出光芒。
今天大家耳熟能详的超级计算机“天河”就是由40年前的“银河”一步步发展而来的。40年来从“银河”到“天河”,凝聚着国防科技大学一代代“银河人”的心血和智慧,见证着他们“胸怀祖国、团结协作、志在高峰、奋勇拼搏”的“银河精神”。在他们心中,这是他们坚守的精神高地,更是他们的“根”和“魂”。
从“银河”到“天河”,再到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三号”原型机……把五星红旗插上世界超算之巅,是一代代“银河人”追逐的梦想。近日,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银河精神”的创造者们,听他们讲述“银河精神”的故事。
“现代化不能乞求别人的恩赐”
“‘银河精神’形成于研制‘银河’亿次巨型机的过程中,但追根溯源,这种精神从我们开始建造高性能计算机之初就开始慢慢萌芽。”曾任计算机学院院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银河-Ⅲ”巨型机总指挥卢锡城告诉记者,“客观讲,计算机是朝阳产业,这是我们获得飞速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客观基础。但及时抓住机遇,敢于为国分忧,勇于迎接挑战却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作为亲历者,卢锡城参与了从“银河-Ⅰ”巨型机开始的多次研制工作。他至今记得这么一件事:当年,我国花巨资从某国购进一台高性能计算机,对方提出苛刻条件,要给计算机建造一个“安全区”,中国人无权靠近这个用人民的血汗钱换来的设备。
这件事使卢锡城的民族自尊心受到强烈的刺激,“不光是我,所有人都咽不下这口气。高科技是花钱买不来的,中国的现代化不能乞求别人的恩赐,必须丢掉幻想,自力更生!”
▲慈云桂教授
1978年,那个科学的春天,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中国要搞四个现代化,不能没有巨型机!”著名计算机专家、计算机系首任主任慈云桂教授主动请缨,立下军令状,“豁出命也要把亿次机搞出来!”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过程如此悲壮——紧张的攻关途中,多位同志积劳成疾,倒在了岗位上……而亿次机“银河-Ⅰ”的成功,也使中国成为第3个能独立设计和制造巨型机的国家!
“银河精神”就是从这个悲壮的年代开始生根、萌芽、发展起来。
科研攻关必须杀出一条血路
▲卢锡城院士
1993年,“银河-Ⅲ”百亿次巨型机正式立项。卢锡城院士回忆道,“虽然沿着既往技术路线也能造出来,但却很难突破更高性能的技术。如果走国际公认的新一代巨型机的技术路线——大规模并行处理机,则难度高、风险大。”
“科研攻关,如同打仗攻山头一样,必须杀出一条血路!”作为总指挥,他带领科研团队分析论证后,果断选择了新路线,决定以千亿次量级的关键技术,实现百亿次巨型机,确保巨型机全面领先。后来,这种大规模并行处理机成为世界巨型机发展的主流方向。
时光流转,“银河”变为了“天河”,“银河精神”也跟着时代在发展。
“天河”超级计算机之所以拥有超强的运算性能,其奥秘就在于它独创的CPU+GPU异构体系结构。但当时国际上认为这项技术几乎是不可能突破的。
“天河二号”总设计师、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廖湘科院士说,“老一辈‘银河人’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都能将‘不可能’变成‘可能’,我们必须将历史的接力棒传承好。”
4个月的封闭攻关中,团队成员历经数万次实验,终于发现了CPU和GPU高效协同计算的内在规律,找到了性能优化突破口,使计算效率由20%提高到70%,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使“天河”创造了震惊世界的“中国速度”!
“奋勇拼搏,敢于挑战,用创新成果满足国家和军队紧迫需求,这是‘银河人’应有的担当,也是‘银河精神’更深层次的传承。”廖湘科说。
流淌在血液中的“银河精神”
“假如人生能实现一个梦,我的这个梦,就是让中国在世界高性能计算领域拥有一席之地。”40年前,慈云桂教授这样说道。
为了这个梦想,“银河人”不敢松懈。国防科大的“天河”楼,每天凌晨都还是灯火通明。很多新成果,都是在凌晨三四点钟产生的。
“包括我们年轻人在内的所有人都下定决心,一定要做第一,事实证明我们做到了。”80后的主任设计师王睿伯告诉记者,“现在我们的很多思路和想法相比国外已经有所领先。因为付出更多,所以在很多领域我们都存在赶超的可能。”
很多人觉得,恪守“银河精神”的他们有点傻,凭他们的专业,到哪儿都能获得远比现在优越的待遇。而他们的回答却耐人寻味:“离开‘银河’团队,永远只是理想中的一个玩笑。”
1990年,还是讲师的廖湘科在深圳出差,一家合资企业的经理看中了他,并许以非常优厚的待遇。但他却婉拒了盛情邀请。
这种精神影响着一代代的“银河人”。邓让钰是微处理器领域高端研发人才,但他数次拒绝诱惑,潜心投入攻关。王睿伯是系统软件领域的佼佼者,他说:“我们首先是军人,然后才是科研人员。‘天河’是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使命,只要国家需要,我们都会义无反顾。”
“创造‘中国速度’,靠得不仅仅是日以继夜的科研攻关和技术积淀,更多的是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银河精神’。”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政委夏志和评价道。
专家点评
“银河精神”是科学精神在我国超级计算机事业里的集中体现。几十年里,“银河精神”凝聚起银河队伍,创造出辉煌的银河事业。
“银河精神”有着鲜明的实践特征。在我们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搞科研必须坚持科学精神,必须把实用好用放在第一位,必须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战斗力。”从“银河”到“天河”,一代代的“银河人”将这种科学的精神,落实到所有实践的环节上,坚持追求超级计算机的实际使用效能,这才是科学研究应坚持的正确态度。
当前,我国在超级计算机技术领域已进入世界第一梯队,竞争空前激烈。新一代超算无论是系统规模、构建工作量、技术复杂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使命任务,更应该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传承“银河精神”。新一代“银河人”必须以更宽的视野胸襟、更大的气魄胆识,牢记使命、不懈探索,持续创新、勇于超越,不断攻克核心关键技术,攀登世界科技新高峰!
(点评人:“天河二号”副总设计师杨灿群)
作者:张强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许琦敏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