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时评 | 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
16日,上半年中国经济 “成绩单”出炉,一系列数据颇为亮眼:GDP同比增长 6.8%,收入增速快于人均GDP增速,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加快,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回升……当然,观察大国经济不仅要正确解读数据短期升降之“形”,更要察形辨势,准确把握质量和结构之变所酝酿的经济长期向好之“势”。
新旧动能转换是个“风向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新动能由新的生产要素和新的增长来源组成,是经济增长的“因”;新经济即新兴产业,或者说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经济增长的“果”。只有加快培育新动能,关键是其中的新技术——原创技术和核心技术,并同时加快其对旧动能的替代,才能让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经济增长中作出更大的贡献,并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 “攻关期”,新旧动能转换成为一个 “风向标”。从这个意义上说,上半年经济数据带来的好消息是: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比如,从市场主体来看,上半年,日均新登记市场主体1.81万户;从新供给来看,工业领域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分别增长 11.6%、9.2%和8.7%,明显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从新需求、新消费来看,旅游、健康、养老、教育、文化等消费加快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88.1%,工业机器人增长 23.9%;从需求结构看,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5%;从节能减排看,上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 3.2%。
新动能有两个观察角度。其一,投入要素的角度。其二,增长来源的角度。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提升存量经济的效率,例如,企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更有效率的增长;深耕尚有增长潜力的空间和行业,例如,加快以城市群、都市圈方式推动的城市化进程;而最为巨大和重要的增长空间,则是由创新创业驱动,由新技术、新模式研发带来的新经济。
加快新动能向新经济的转化
本轮新经济的技术经济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新科技是根本动力,数据成为生产要素,万物互联,智能无处不在。它们要么是新的生产要素,要么是新的增长来源,是当下最重要的新动能。具体而言,它们的第一个作用维度是作为一种驱动技术或力量,推动原有产业发展。例如,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GPS等技术的使用使传统汽车向无人驾驶汽车快速演进。第二个作用维度是新科技直接转化为产品和服务,当其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就形成新产业。例如,从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而来的云计算服务、大数据服务;从虚拟现实技术发展而来的虚拟现实头盔、眼镜以及虚拟现实视频;智能传感器与互联网结合而形成的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机器人技术发展所形成的服务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生命科技产业化形成的基因测序、精准医疗服务等等。
加快新动能向新经济的转化,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认为,有两个方面值得关注。其一,在我国的研发经费中,基础研究的仅占5%,而美、日等国为 20%左右。因此,需要在公共财政的预算中加大投入。其二,政府用什么方式支持新技术、新经济?是补贴或扶持基金,还是政府购买?这需要做更深入的研究,进而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
“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半年报”显示,支撑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积累增多。推动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以新理念实现新跨越,以创新驱动聚集发展动能,以扩大开放实现互利共赢。
作者:陈宪(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编辑:范菁
责任编辑:徐德祥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