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评论员:突破核心技术 铸造国之重器

2018-07-17信息快讯网

新华社评论员:突破核心技术 铸造国之重器-信息快讯网

“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1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站在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紧迫性,就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出要求、作出部署,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入新的思想动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很大成就,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但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要求还很不适应。唯有切实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坚定信心,奋起直追,按照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从国家发展需要出发,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努力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才能在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中牢牢掌握主动权,立于不败之地。

攻坚克难重在聚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要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特作用,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发挥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创新主体作用,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体制,汇聚推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强大合力。要运用系统思维,聚焦国家需求,统筹整合力量,发挥国内市场优势,强化规划引领,形成更有针对性科技创新的系统布局和科技创新平台的系统安排,大力强化科技创新体系能力,加快构筑支撑高端引领的先发优势,力争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尽早取得突破,实现我国整体科技水平从跟跑向并行、领跑的战略性转变。

实现突破要在改革。“欲致其高,必丰其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离不开体制机制的支撑和保障。要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实施方式,改革科研绩效评价机制,加强软硬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扩大科技领域对外开放等为抓手,坚决扫除阻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障碍,打通科技和经济转移转化的通道,优化科技政策供给,完善科技评价体系,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把更多自主权给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把人才创新创造的活力充分激发出来,使科技创新的源泉和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

铸造重器关键在人。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要发扬“两弹一星”精神,教育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强化责任意识,弘扬科学精神,坚定自信,潜心研究,努力做出更多有价值的原创性成果,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要加强科技领域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一大批能够把党和国家科技政策贯彻落实好的组织型人才,成为领导科技工作的行家里手和科研人员的知心人,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好组织引导、政策服务,让创新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来源:新华网

慧科AI实验室竞技国际自然语言处理与中文计算大会:文本摘要技术夺冠!
努力打造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高地!市委中心组学习会聚焦这一颠覆性技术
网络原创小说作者出现“05后”,中国网络文学成为了文化贸易的先行者和突破口
李克强和默克尔出席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双方重申将共同维护自由贸易
科技成果拍卖了还附送后续技术服务支持,上海首尝科技成果专业拍卖
蚊子的末日可期!澳洲新技术可有效消灭埃及伊蚊
我国抗艾药物实现零的突破 首个自主研发抗艾滋病新药获批上市
习近平: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
“一网受理、只跑一次、一次办结”, 上海构筑卫生行政审批“高速公路”!
“熊孩子”哭闹不止、撒泼打滚?其实孩子的每一次失控,都是“求助信号”
未来可期:可放入大脑的柔性电极、戴在头上即可干预改善睡眠的非侵入头环……沿G60科创走廊发展脑智科技,克隆猴技术今落户松江
【中国梦·践行者】半导体照明专家肖国伟攻克LED芯片技术难题 破欧美垄断
宝山区2035总规出台,“空间重构、交通突破”如何实现?
尹玉:铸造国之重器,让中国雷达稳站世界第一梯队
上海石化大丝束碳纤维技术“破炉而出”
新型光伏电池技术崭露头角
上半年京沪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看看你家那里多少→
去年数字出版产值突破7000亿元!传统出版如何分得一杯羹?
“上海造”大丝束碳纤维技术“破炉而出”
全球发货突破1亿台,华为2018年手机目标直指苹果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