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数字出版产值突破7000亿元!传统出版如何分得一杯羹?
今天在北京开幕的第八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发布并解读《2017-201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
2017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突破7000亿元,达到7071.93亿元。其中:互联网期刊收入达20.1亿元,电子书达54亿元,数字报纸(不含手机报)达8.6亿元,博客类应用达77.13亿元,在线音乐达85亿元,网络动漫达178.9亿元,移动出版(移动阅读、移动音乐、移动游戏等)达1796.3亿元,网络游戏达884.9亿元,在线教育达1010亿元,互联网广告达2957亿元。
2017年移动出版收入1796.3亿元,在线教育收入1010亿元,网络游戏收入884.9亿元,网络动漫收入178.9亿元,四者占数字出版收入规模的比例为54.7%。表明移动出版依然是数字出版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雄厚的发展潜力;在线教育作为数字教育出版最为活跃的部分,资源趋向集中化,马太效应初显;网络游戏、网络动漫深受资本追逐,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截至2017年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累计用户规模达到18.25亿人(家/个)(包含重复注册和历年尘封用户等)。微博用户数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16.6%;网络游戏用户规模数增长3%;在线音乐用户数增长8.99%。原创网络文学注册用户数增长13.5%。
2017年以来,网络文学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网络文学市场规模达到130.2亿元,比2016年增长44.2%。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3.78亿,占网民总数的48.9%。在内容生产方面,精品化趋势明显,现实主义题材增多。
知识付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新产品不断推出。有学者提醒,知识付费在得到各界更多关注的同时,也伴有争议和质疑。知识付费在给人们工作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临使人丧失“思考能力”的质疑。
同时,报告还披露了国内数字出版产业的几大趋势:
1. 内容为王的时代来临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是海量的,并且还处于快速增长状态。信息过剩环境下,优质内容特别是优质的原创内容变得尤为珍贵。当互联网平台过于依赖算法,提供的大量内容往往不是优质的,而是低质甚至低俗的,引发从业者审视与反思。事实上,这样的内容和产品是缺乏生命力的,是不被用户接纳认可和接纳的。数字出版在经过了技术为王、平台为王、渠道为王、点击为王、流量为王等之后,回归到了内容为王的时代。
2. 内容生产创作渐趋专业化
当下,很多内容创业者都面临着流量红利消耗殆尽、品牌价值提升和变现困难等发展瓶颈。内容生产运作更加专业化,从内容生产到市场运作有了更为精细的专业化分工。
3. 知识变现方式将更加多元
2018年,知识付费将迎来从高潮迈向洗牌的拐点,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分水岭逐渐形成。未来一年,知识付费领域仍然会有很多新参与者,但更多的是老产品的退出或迭代与拓展。用户对知识付费产品的选择将更加理性,源于对自身需求的认知更加清晰,由此倒逼知识付费产品的内容和服务加速升级,也进一步加剧知识付费行业的优胜劣汰。知识付费的行业门槛将不断提高,产品的评价体系逐步建立,从知识付费迈向知识服务的更高层面。
4. 资本驱动 IP价值潜能充分释放
上海、广东、浙江等地也纷纷设立了文化产业政府引导基金,以资本力量撬动文化市场。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日臻完善,文化金融价值链条初步形成。IP是重要的投资领域。随着IP浪潮的持续发展,有力提升了产业价值,版权资产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资产,文化产权交易平台和文化产权交易机构纷纷涌现,提供文化产权交易、项目推介、投资引导、项目融资、权益评估等服务,对资产与资本的有效对接起到重要作用。
5. 新型园区建设赋能数字内容产业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特色小镇建设,数字文化创意产业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着力点。特色小镇的建设可以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围绕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等新兴文化业态,基于文化IP,运用现代科技,深度挖掘文化元素,并与地方旅游业、商业、服务业等领域深度融合,将充分激发文化产业内在潜能,构建文化产业生态系统,让其焕发更大生命力,有力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记者:许旸
编辑制作:许旸
责任编辑:范昕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