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在行动】做活"红色旅游"产业 坝上村开出"致富花"

2018-07-18信息快讯网

讲红军故事、做红军餐……“一堂课带富了一个村”,红色教育体验为全村村民探出了一条致富路。

经过颠簸的盘山水泥公路,走进群山环绕的茅坪乡坝上村,小桥流水、田野房屋相间,红瓦白墙上的8幅手绘图生动展现着红军故事,道路两边插满了红旗,成片的荷花在荷塘绽放,溪水之上,小桥与石墙之间,农户用铁丝拉网,种起了野生猕猴桃和丝瓜。这里每天都有很多游客过来体验红军生活,聆听红军故事、做红军饭、走红军路,因此坝上村又叫红军村。

从群山里流出的山泉水奔流在田间小道,家家户户门口都堆放着从山上砍来的木柴,用竹篱围着菜地,用皮管从山底引来山泉水用来做饭。宽阔整洁的街道、干净平整的河滩、户户门前的簇簇花香,无不给人清新舒爽之感。

7月17日,记者跟随“脱贫攻坚在行动”网络主题活动走进革命老区江西省井冈山的坝上村,一批批身穿红军服、头戴红军帽、肩挎红军枪的青少年穿梭其中,一幕90多年前红军驻村练兵的场景似乎重现。

红色故事讲出大山

井冈山市茅坪乡坝上村村民李祖芳今年61岁,红褐色的皮肤与田野非常搭配,他是红军烈士李筱甫之孙,21岁当生产队长,87年入党后任村党支书记,现任江西省党校老师。此前靠外出打工、种地等维持一月1000多块钱的收入,2016年参与全村脱贫攻坚项目,开始的9个月拿了不到3000元的收入,如今,靠着给参与红军体验的学员讲红军故事,成了井冈山红色培训最受欢迎的老师。

李祖芳讲的红色故事声情并茂,不时唱起红军歌,被游客点赞“原生态”。他告诉记者,为了讲课,经常顾不上吃午饭,曾经有一天光跟人拍照合影180多次。

“为了传递红军故事,让下一代人不要忘记今天的生活是怎么来的。”李祖芳的故事不仅在村里讲,还传递到全国各地。去年11月到华南师大传播红色基因。今年李祖芳被聘为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部社会实践老师。

“听过我讲课的人又邀请我出去讲课,算下来,今年收入大概能达到5万元,去年就赚了3万元。”李祖芳将井冈山精神传递到大江南北,近年来,听过他讲红军故事的约有30万人次。他说,会一直讲下去,直到自己走不动了,要让这种精神传递下去。

走到村里的一处命名为“红井”的井旁,李祖芳又兴高采烈的讲起毛主席挑水的故事,活脱脱一个“行走的活地图。”

“一堂课带富一个村”

茅坪乡坝上村门口“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牌子特别醒目,村里投入500多万元建立了“红军的一天”特色体验项目,2017年接待了4万多人,户均增收2万余元。

讲红军故事、做红军餐……“一堂课带富了一个村”,红色教育体验为全村村民探出了一条致富路。

井冈山市茅坪乡坝上村村民吴云月今年61岁,早年丈夫因病去世,独自抚养一双儿女,生活一直过得很艰辛。为了贴补家用,女儿不得不辍学,选择外出打工帮补家用。吴云月每天起早贪黑,靠着种田养猪艰难度日,有时在附近村镇打点零工,一天的工资不过17元。

2013年,吴云月参加了村里的“红军餐”接待,当年就有了3000多元的收入,钱虽然不多,但对她家而言算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了。为了准备“红军餐”,她每天早上五点半就得起床准备食材,“七菜一汤”的饭菜虽然不算多,但她却要花上一上午去准备。看着游客对她做的饭菜赞不绝口,她的心如同饭桌上必不可少的那盘清炒南瓜一样,甜开了花。

2016年,吴云月家共接待游客1000多人次,纯收入达1.5万元,加上自己偶尔也在村里工地上干点小工,每年也能赚个2000多块,加上儿子外出务工的2万元,一年的收入将近4万元。

产业脱贫:增收稳定信心足

记者了解到,在这里,从老人到小孩,人人都会背24个字的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如今,这种精神正转化成当地人谋事创业的动力。

茅坪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挂点坝上村,带领4名年轻干部帮扶坝上村脱贫,回想起脱贫最困难的时候,还深有感触,他说当时很多老百姓不理解,不愿意拆掉土坯房,要挨家挨户深入租户,促膝谈心,晚上要开会到凌晨2点,连续一个月都回不了家,曾被老婆这样说道,“你是不是卖给坝上村了?” ,后来带领全村人脱贫,成了村里自己的人。

除了红色旅游,坝上村大力推进产业扶贫,从事黄桃种植、娃娃鱼养殖等的村民也很多。

井冈山市茅坪乡坝上村村民李代文,今年53岁,早年因家里子女多,还有年迈的父亲要赡养,只能在本地打零工,他曾翻山越岭去卖肉,为了赚钱什么苦都吃过。2013年,48岁的李代文家决定在家门口创业,在政府提供5000元的产业扶持基金支持下,在山上拉起羊圈,开始养起了黑山羊,从18只羊到现在养了100多只。

“其中有50头母羊,一头羊养的好的话一年长成40斤,每斤按20多块钱算,就算50%的存活率,一年收入再差也不会有多差。”对于年年获得稳定的收入,李代文信心满满,他告诉记者,2018年差不多能赚近3万元。

如今李代文的儿女都已大学毕业开始工作,家里负担也减轻了不少,不但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拿上了稳定收入,日子也越过越好。

在井冈山精神的指引下,坝上村全村原先有贫困户36户92人,2017年基本实现全部脱贫。

【脱贫攻坚在行动】做活"红色旅游"产业 坝上村开出"致富花"-信息快讯网

井冈山市茅坪乡坝上村村民李祖芳讲解红军故事。未来网记者 杨佩颖摄

【脱贫攻坚在行动】做活"红色旅游"产业 坝上村开出"致富花"-信息快讯网

前来井冈山茅坪乡坝上村体验“红军的一天”教育的小学生。未来网记者 杨佩颖摄

【脱贫攻坚在行动】做活"红色旅游"产业 坝上村开出"致富花"-信息快讯网

一批批身穿红军服、头戴红军帽、肩挎红军枪的青少年来到井冈山茅坪乡坝上村体验红军生活。未来网记者 杨佩颖 摄

【脱贫攻坚在行动】做活"红色旅游"产业 坝上村开出"致富花"-信息快讯网

井冈山茅坪乡坝上村白墙上的8幅手绘图生动展现着红军故事。未来网记者 杨佩颖摄

【脱贫攻坚在行动】做活"红色旅游"产业 坝上村开出"致富花"-信息快讯网

前来井冈山茅坪乡坝上村体验“红军的一天”教育的小学生自己动手做饭。未来网记者 杨佩颖摄

【脱贫攻坚在行动】做活"红色旅游"产业 坝上村开出"致富花"-信息快讯网

井冈山茅坪乡坝上村又名“红军村”。未来网记者 杨佩颖摄

作者:杨佩颖 何欣

来源:未来网(www.k618.cn中央新闻网站)

【脱贫攻坚在行动】它来告诉你,“梨树扶贫”的N种打开方式
【脱贫攻坚在行动】解码电商精准扶贫“砀山模式”
乡村振兴要与脱贫攻坚良性互动
“上海扩大开放100条”——产业篇
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超十家独角兽,张江-临港科创走廊启动建设
我国食品产业规模达15万亿,食品装备发展进入快车道
闵行发布“文创20条”:纺织厂变匠心手作集结地,全球顶级电竞产业园落户
【诚信建设万里行】微信朋友圈虚假广告背后的黑灰产业链
【脱贫攻坚在行动】甘肃广河:同样是种玉米 为何今昔差别这么大
【脱贫攻坚在行动】太子山下风光好 马巴村里树莓红
继粽子、豆花、汤圆之后,新一轮南北大战打响!绿豆汤竟然是红色?
脱贫攻坚在行动:红色旅游助力井冈山老区人民致富奔小康
重返军营,感知红色文化精髓
【脱贫攻坚在行动】13家新媒体“井冈会师”:承红色基因 传脱贫经验
【脱贫攻坚在行动】井冈山:革命老区传承红色基因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开启小康新征程
张艺谋《影》终于定档,有人评“回归本心”,有人却说看到郑恺关晓彤邓超就怕了!
【脱贫攻坚在行动】贵州“花茂”忆乡愁:村民开起农家乐 红色乡村旅游“脱贫+致富”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昔日红色精神流入血脉 今朝边疆处处开遍幸福花
校地合作助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上海(复旦大学)扶贫研究中心成立
【脱贫攻坚在行动】一道“盬子鸡”背后的脱贫故事:土陶美食农家乐 看准美丽乡村大发展
【脱贫攻坚在行动】江西井冈山坝上村:小表格反映出的扶贫大成果
【脱贫攻坚在行动】昔日“荒茅田”变成如今美丽的“花茂村”
北接苏州,南连嘉兴、杭州,西通合肥,“G60脑智科创基地“引领产业发展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草原上的“新青年”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红色记忆
五张图带你看懂上海影视、演艺、动漫、网络视听、艺术品产业最新政策
让原创音乐从小众走向流行, 咪咕汇为产业链“掘金”超百亿元
【思享家】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风险及其防范
上海着力推进滇黔产业扶贫攻坚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总书记牵挂的草原“红色文艺轻骑兵”现在怎么样了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扎根基层传承民族文化艺术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