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影响了路遥、迟子建、秦文君,作品里甚至能闻到成熟庄稼和干草堆的气息
作家路遥在小说《平凡的世界》里,有这样一处细节:田晓霞给孙少平找了一本艾特玛托夫的《白轮船》,两人读完后,“田晓霞看出了这本书给孙少平带来的震动;她自己也曾被它强烈地感染过。她高兴的是,少平和她一样理解并喜欢这本书。”
作家秦文君说:“我很喜欢《白轮船》里深层的优雅,那对大自然、对善和美的尊敬;还喜欢书里体现的自由意志、爱,以及承受苦难也不愿放弃自己梦想和信仰的执著。”
另一位儿童文学作家郁雨君说:“《白轮船》是少有的闪着金子般光泽的小说,从童话到现实跨越得那么好,人性被写得那样清澈见底,让人流下干净的泪水。”
作家迟子建说,“艾特玛托夫的死,可能意味着那片土地上,最后一位文学神父离去。”……
不难发现,国内多位知名作家都曾深受吉尔吉斯斯坦最著名作家的影响,艾特玛托夫的文学魅力究竟在哪?日前,以“艾特玛托夫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传播”为主题的《一日长于百年》新书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与会学者畅谈这位作家生平和创作以及新时期新背景下研究其作品的意义。
2018年是艾特玛托夫诞辰90周年,也是他逝世10周年的日子。上世纪60年代,国内就引进出版了艾特玛托夫的小说,他的作品已经在全球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大量读者。继2013年出版《白轮船》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再次出版《一日长于百年》中译本。读者得以在阅读中重温艾特玛托夫的缜密构思和高超技巧,并在传统、现实、未来的各种关系产生对人生命运认真的思索。
比如,中篇小说《白轮船》的主人公是天真无邪的小男孩,他的悲剧命运和纯洁心灵让无数读者为之落泪。而写于1980年的《一日长于百年》,是艾特玛托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重要代表作之一。故事以荒原上某个偏僻小站的铁路工人的一次送葬经历为主线,把宏大的时空浓缩入一日一夜,由此激化的尖锐矛盾冲突在各个层面上考验着人性,激发出人心中具有永恒价值的真善美。作者曾说:“我想当代文学,首先就是当代思维。……首先必须表现在艺术思维的规模和方式上。”
在评论界看来,艾特玛托夫的作品创作视野开阔,取材广泛,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浪漫诗意,尤以鲜明的民族色彩而广受赞誉,“像是蜜和酒,甘甜芬芳得让你陶醉其中……读他的作品时,甚至能闻到成熟庄稼和干草堆的气息”。
研讨会现场,上海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潘大渭谈到,艾特玛托夫的作品深深扎根于故土之中,对平凡人物和日常事件进行深刻剖析,通过道德的探索,思考每个人绕不过去的命题,即 “生活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他用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鲜明民族色彩的元素,诠释人类普遍存在的困境。艾特玛托夫及其作品正是不同文明之间交流、对话、相通与共融的重要代表之一,不仅让我们了解吉尔吉斯斯坦的文化、生活习俗和民族思想,而且也让我们看到人类共同关心的价值观念。”
华东师范大学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陈建华教授说,艾特玛托夫是一位有着特殊意义的作家,代表着一个逝去的美好时代。“他充分展现了双语优势,把吉尔吉斯斯坦的民族风情表达得十分透彻,同时又吸收了俄罗斯文化精华,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一日长于百年》的行文结构是多层次的立体结构,将现实、传说、科幻三个层面融合在一起,对当下有很大启示。”
多名学者谈到,艾特玛托夫的长销不衰背后,正是因其作品在岁月冲洗下积淀为衔接吉尔吉斯斯坦与世界各国的一座文学桥梁。“沉淀民族特色,同时又包含全球视野,艾特玛托夫的作品正是其中代表,为我们了解不同民族历史与文化提供了宝贵体验。”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贝文力说,作为吉尔吉斯斯坦的文化象征,艾特玛托夫的文学作品让全世界读者领略到吉尔吉斯斯坦的风土人情和精神传统。
记者:许旸
编辑制作:许旸
责任编辑:王彦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