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财评论丨十看“中国经济半年报”之四:看就业
就业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最大的民生,更是判断宏观经济是否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家统计局7月16日发布的上半年中国经济“成绩单”中,就业数据让人眼前一亮。数据显示,2018年前6个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处于4.8%至5.1%区间,总体保持在较低水平,各月均低于上年同期水平。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8%,为2016年全国月度劳动力调查开展以来的最低值。6月末,我国城镇就业人员总量超过4.3亿人,比上年末增加500万人以上。
7月20日晚,《央视财经评论》系列评论“聚焦中国经济半年报”推出第四评——看就业。邀请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和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做客演播室,就拉动就业增长谁是主力军?就业市场呈现出哪些新变化?未来走势将会如何?进行深入解析。
看就业:成绩单表现如何?
曾湘泉:就业总体形势比较平稳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 曾湘泉:就业是经济的亮点,去年在全球的竞争力排名中,在就业方面我们在全球排第一。从数据上看,调查失业率这个季度和上一个季度持平,所以我国就业总体形势比较平稳。
刘戈:就业稳定是经济转型的真实体现
央视财经评论员 刘戈:就业稳定就是经济转型的真实体现,在2014年、2015年的时候,就业压力非常大,因为去产能导致了一些行业里的人需要大量转岗,但一两年之后服务业领域、电商领域等提供了很多的工作。
看供给:哪些人在找工作?
曾湘泉:高校毕业生仍是求职的一大主力 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比较显著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 曾湘泉:大学生就业,一直是我们高度关注的问题,同时还有一个群体就是农民工,农民工这个群体这些年劳动力供给下降得比较厉害,从供给角度来讲,主要是农民工的劳动力市场,供给压力下来了。但是大学生是一个很大的群体,这个群体有800多万人需要就业。
此外,就业结构问题比较突出,一个方面是行业冰火两重天,好的行业,好的职业需求很大。另一个问题就是区域问题,珠三角、长三角包括环渤海湾地区,现在需求都很大,但是东北等地,需求有所不足。第三是重点人群问题,一些40岁、50岁的人群,就业压力比较大。
刘戈:劳动力供应有些冷热不均
央视财经评论员 刘戈:现在劳动力供应是有些冷热不均,从就业市场的调查数字来看,岗位之间的景气指数相差非常大。比如,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最大的一项是技工操作员岗位。业界调查,20个工作岗位只有1个人来找工作,同样的情况还有销售岗位、家政服务岗位、月嫂岗位等。可以看出供求关系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化,有一定劳动技能的普工,它的供应量不足。
看需求:谁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
曾湘泉:服务业 新动能 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 曾湘泉:经济结构在发生变化,双创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联系在一起。过去是传统服务业比如餐饮、旅游、酒店行业,现在还有一个新型服务业,就是信息密集的服务,特别是知识密集的服务,大学生在这方面有很大优势,包括互联网、电商,对拉动就业起到重要作用。
看未来:如何应对新挑战?
曾湘泉:要高度重视劳动者就业能力的提升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 曾湘泉:要高度重视就业能力的提升,十九大报告讲到要提高劳动者就业质量,这个就业质量,表现为工资、工作的稳定性、工作的环境等。怎么去提高就业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劳动者本身价值创造能力以及知识能力。推动就业对于中国经济的产业升级来讲,要靠劳动者本身创新能力的提升、知识进步的更新,这是我们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曾湘泉:做好应对不确定性风险的措施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 曾湘泉:从就业市场来看,贸易进出口行业2018年一季度就业需求同比下降了2%,二季度同比下降了13%,实际上中美贸易摩擦已对就业产生了影响,这需要我们高度关注。
刘戈:就业的长期稳定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了条件
央视财经评论员 刘戈:转型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工作岗位消失,但由于整个劳动力供应的压力在减少,导致人口劳动力供应逐步减少,相应就有很多新的工作岗位空出来,会给原来的岗位淘汰者或者在竞争中失去岗位的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中国经济转型非常好的一个条件,这个条件让我们能够比较从容、相对平稳地渡过中国经济的转型期。
来源:央视财经